-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病原细菌学
植物病原细菌学是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细菌。迄今已鉴定出约1600余种细菌中,约有300余种引起植物病害,已知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在500种以上,细菌性青枯病、软腐病和马铃薯环腐病为世界性重要病害。课程内容涵盖了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与常规诊断方法、细菌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以及病原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技术等。
第一节绪论
一、植物病原细菌
原核生物,杆菌,以革兰氏阴性为主,好氧菌和兼性好氧菌种类相对较少.
二、植物病原细菌学
跨细菌学和植物病理学两个学科,研究内容反映两个学科相结合的特点:
有关细菌学研究方面(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长与营养、生理生化特征、血清学特征、噬菌体特征、遗传和变异以及鉴定和分类学)更多地反映细菌学的共同特点。
有关病理学研究方面如致病生化机制、细菌病害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除反映植病学的共同特点外,更考虑作为植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反映细菌病害的特殊规律。
两方面的任务:
1)通过病原学的研究,丰富和完善植物病原学和细菌学;
2)在植病学和细菌学交叉的基础上促进植物病原细菌学的发展。
三、植物病原细菌学发展简史
1. 国外从16世纪随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起来。A.V.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用自制160倍显微镜观察牙垢、雨水、井水等,观察到“活的小动物”,描述了细菌形态和运动规律。著名微生物家L.Pasteur(巴斯德1822-1895法国)尤在发酵工业方面成就为世人瞩目。对蚕和人畜病害也有研究,为传染病的病原学说奠定了基础。R. Koch(柯赫1853-1910,德国)证明炭疽杆菌的病原性(1876)。他还创造了许多研究微生物的方法,如众所周知的柯赫氏法则(纯培养方法)。
2. 中国植物病原细菌学研究
余大绂是我国植物病原细菌学研究的元老和先驱
目前国内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热点: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机理和致病性分子遗传、植物病原细菌与寄主之间的互作关系。
1.病原物致病机制1)侵入机制2)致病因子降解酶的致病作用毒素的致病作用植物激素
2.致病相关基因
五、研究现状和展望
??
??生态学:研究在自然界存活和增殖规律,对预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菌病害的生理生化学
??寄主……病原细菌互作:植物病原细菌在非寄主植物(如烟草、菜豆)上引发过敏反应的现象导致植物病理学家对一般性识别机理的研究。
??寄主和病原物共同进化
第二节.植物细菌病害诊断、病原细菌的细胞结构及其侵染
一.植物细菌性病害的
1菌原体病害的症状特点
病株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小而黄化。因此丛生、矮缩、小叶与黄化相结合是诊断菌原体病害症状时必须掌握的关键。
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病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4;有的还有菌脓(ooze)溢出。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细胞结构
原核生物概念: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它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它的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没有核膜包围,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70S),但没有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菌原体等。
1形态和结构
1)细菌
革兰氏染色:用结晶紫染色和碘液处理后,再用酒精或丙酮洗后,不褪色的是G+(保留紫色),洗后褪色的是G-(褪色,复染成红色)。
2)菌原体(无细胞壁)形态:大多为杆状,大小为0.5-0.8×1-3μm,少数为球状(0.5-1.3μm)(观察:100 ×10-40X)结构:绝大多数有鞭毛、无芽孢,细胞壁有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大多G-(细胞壁不光滑),少数G+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由于肽聚糖含量少,由肽聚糖组成的网络结构疏松,网孔较大,因此当酒精脱色时,结晶紫和碘复合物也随之被抽提出来,当菌体复染后,就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由于肽聚糖含量高,网络结构紧密,网孔小,酒精脱色时无法把结晶紫和碘复合物抽提出,故菌体保持紫色。这些特性是由细胞壁的理化性质决定的。
细菌鞭毛(flagellum)是着生在细胞表面的细长、波曲的丝状结构,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三部分组成,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除鞭毛外,有些细菌的细胞表面还着生一些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中空的丝状结构,叫纤毛。纤毛不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和纤毛均由蛋白质组成。
2. 细菌的营养、生长繁殖及菌种保存
细菌的营养:??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植物病原细菌
细菌的代谢:??无氧发酵??有氧呼吸:EMP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相结合。
细菌的代谢产物
??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V.P.试验(产生3-羟基丁酮试验)
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人工培养:
繁殖方式为裂殖,一分为二,细胞质和DNA先复制,后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繁殖速度快,一般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陈永鑫《茉莉花二重奏》吉他谱.pdf VIP
-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救助照料支持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doc
- PowerFlex 700变频器用户手册(中文).pdf
- 年产15万平米水泥预制板生产建设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VIP
- BOSS效果器GT8音色.doc VIP
- BOSS GT-8中文说明书.pdf
- 医学科研方向研究进展汇报.pptx
- 地球表部圈层相互作用.ppt
- 通用汽车网络安全随机数生成规范CYS9000 -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Security.pdf VIP
- 地球科学概论 第10讲 _生物圈——[武汉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