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发展史
细胞学说的建立:
1、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40-140 倍)观察了软木的薄 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 cell(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3、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 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4、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 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它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5、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新细胞是通过分裂获得。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895 年 欧文顿(E.Overton) :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 世纪初分离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得出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
3、1925 年荷兰科学家 Gorter 和 Grendel 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 是细胞膜的 2 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4、20 世纪 40 年代,有学者推测蛋白质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5、1959 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实验: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6、1970 年 Larry Frye 等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 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1972 年桑格和 尼克森提出: “流动镶嵌模型” 。
三、酶的发现:
1、1783 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1836 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巴斯德之前: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4、1875 年巴斯德(法、微生物学家) :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
同年利比希(德、化学家)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释放出某种物质,引起发酵。
同年比希纳(德、化学家) :获得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但未能分离鉴定出酶。
7、1926 年美、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的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8、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与奥特曼(美、科学家) :少数 RNA 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1648 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 2.3kg 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 90.8kg 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 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 年后柳树增重到 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 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2、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 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1779 年荷兰医生英格豪斯,做了 500 多次实验,发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下才能成功。
4、1785 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5、1845 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 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6、1864 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半叶法) 。过一段时 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7、1880 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把水绵和好氧型细菌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8、1939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追踪水中的氧和二氧化碳中的氧。第一组相植物提供 H218O 和 CO2,释放的是 18O2;第二组提供 H2O 和 C18O,释放的是 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9、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标记 14C 做实验:探明 CO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钢筋工“晨会”“班前会”讲话内容.docx VIP
- 声学基础许肖梅 著课后习题答案 科学出版社资料资料资料.pdf VIP
- 如何选择数码相机.pptx VIP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实验报告单.docx VIP
-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实验报告单.pdf VIP
- 职业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VIP
- 省级工法-斜屋面盘扣架顶部支撑施工工法.pdf VIP
- 2024-2025学年北京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分类汇编:作文-.pdf VIP
- TZGCMCA 008.1-2024 建筑信息模型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规范 第1部分:公路工程.pdf VIP
- 红色文化融入中学美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