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仲愚针法 1 如何利用经络的触诊诊断疾病? 所谓的经络诊断,就是用医生的指腹的感觉检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 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推拿医师不可以缺少的诊法之一. 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明显,皮下硬节等,可以知道是经气实证; 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麻木不仁,陷下等,可以知道是经气虚症 触诊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就是病穴.压痛强烈,多是实证; 压有快感,多是虚症.病理的穴位有助于诊断,针刺病穴多有良效! 触诊的顺序:背输穴,募穴,郗穴,原穴,络穴,过敏点和过敏带等. 对于可疑的病经要详细触诊. 十二经的触诊要点: 肺经:肺输,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大肠经:大肠输,天枢,温溜,曲池,合谷. 胃经:胃输,中脘,梁丘,足三里,丰隆. 脾经:脾输,章门,地机,大包,膈输. 心经:心输,巨阙,阴郗,少海. 小肠经:小肠输,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膀胱经:膀胱输,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柱,八寥. 肾经:肾输,京门,水泉,水分,盲输. 心包经:厥阴输, 郗门,大陵. 三焦经:三焦输,石门,委阳,会宗. 胆经:胆输,日月,天宗,京门,阳陵泉,外丘. 肝经:肝输,期门,中都,曲泉. 按照以上的方法找出病经病穴,结合四诊八纲,决定病因,病位,病性,就可以为疾病提出有效的方案. 2 针刺徐疾补泻手法 徐疾补泻,徐入疾出为补,徐出疾入为泻 可以看出,徐的手法可以带动气的运动,而疾的手法不能带动气的运动。 补法徐入可将正气带入体内,泻法徐出可将邪气带出体外。 类似桌面的一个杯,其下放一张纸,慢慢拉纸张,杯子就会随着纸张移动; 而迅速拉纸张,杯子就会由于惯性的力量留在原地。 气也是有物质的特性,因而在针灸时,徐徐提插毫针,气就会随着运动。 补时,徐入则气入;泻时徐出则气出。 徐,才会带动气的运行。 所以太极的徐就容易调理到人体的气机。 3 “烧山火”、“透天凉”针法 几乎所有学过一些针灸的人都说知道或称自己会运用“烧山火”和“透天凉”这一手法, 但据笔者的了解和观察,其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一针法。因而出现了有人甚至否定这一针法在临床上有着特殊的作用。 有些医生虽也运用这一针法,但对施术后病人是否自觉针下有热感(烧山火)或凉感(透天凉)心中并无把握。 这一手法的要诀是大道至简 非“强度捻转进针或退针” 病人所要感觉的是“针下有热感”或“针下有凉感”,而非让病人“酸、麻、胀、痛”一起到 这一手法的要诀就是“提插”。 只需最简单的“上下提插”即可。 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手法,尤其是手腕的协调性、连续性和频率的掌握已恰到好处时,采用“适度捻转进针或退针”是可以的。 对刚使用“烧山火”和“透天凉”的人来说,一定要用“提插”手法,否则,就算你这次做成了,也不知下一次能否还成。 三、这一手法的关键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烧山火”是指施术后患者自觉针下有热感,此法常用于治疗寒证。 它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分进行操作。 方法是进针后浅层为天部,插时用力要重,提时用力要轻,故称重按轻提(或曰慢提紧按,前为动作,后为时间的表述)。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病人有热感 初使用这一针法的医师来说,整个提插的时间要15分钟左右才能让患者产生热感。 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手法后,则5分钟以内也能让患者产生热感。 “透天凉”的具体操作手法与“烧山火”正好相反,快按慢提。 对初使用这一针法的医师来说,一定要达到15分钟左右的操作时间,这也就是所强调的“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四、这一手法的操作要领是手腕的协调性 在运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时,手腕的协调性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决定了你能否做成这一手法,还会影响运针时间及疗效。医师需经常练习,以保证操作的连续性和对频率的把握。 五、了解和掌握差异性 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穴位,医师当时的状态等因素,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六、有关“气至病所”的问题 1)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有明显的“针下有热感”或“针下有凉感”; 2)对一部分患者行“烧山火”时,患者的头部、背部和四肢有热感,并微微伴有汗意(个别的四肢无热反应); 3)有些患者有“气至病所”的感觉。如胃寒患者,在其足三里行“烧山火”手法,约十分钟,病人诉胃部有热感,自觉舒服很多。 至于为何会产生“气至病所”的效果,个人认为有以下的几种可能:a)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后,沿经络达其病所;b)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后,引起病所处的共振效应; c)以上二者兼而有之。 在具体施针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所选的穴位,手腕的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试卷.doc VIP
- 5G网络切片计费策略-深度研究.pptx
- 《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x VIP
- 标准课程HSK4第十三课教案.docx VIP
- GB4789-3-2016大肠菌群计数培养基原理解析.docx VIP
-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完整版).pdf VIP
- 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 木工课程教学课件.ppt VIP
- 一文读懂《公平竞争审查条例》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山东省网络安全工程专业职称考试(网络生态建设与治理·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