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发展简史.ppt.ppt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络腧穴发展简史.ppt

二 、《内经》所载 《内经》的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的形成。 《内经》对经络的阐述: (1)阐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及其与脏腑器官的关系,经脉流注依次衔接,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2)阐述了十二经脉功能失调时所发生的病候。 (3)分别论述了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皮部的分布与作用。 (4)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标本、根结联系。 (5)阐述了人体中营、卫、气、血在经络内外流行散布的情况,以及对人体组织器官所起的营养濡润和卫外作用。 《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难经》原称《八十一难》,是对《内经》等古经提出各种问题进行解答。有关经络的问题特注重寸口脉诊、原气、奇经八脉以及对“是动”“所生病”的解释。 东汉末,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是对《内经》、《难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经络理论的灵活运用,为后人树立典范。 现存的经穴专著以魏晋时皇甫谧编集的《针灸甲乙经》为最早,此书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第二节 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一、魏、晋及隋、唐 现存的经穴专著以魏晋时皇甫谧编集的《针灸甲乙经》为最早,此书全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汇集《素问》、《九卷》(又称《针经》,即今《灵枢》)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分类整理而成。 在《隋书·经籍志》中还记载有《明堂流注》,《明堂孔穴》、《明堂孔穴图》等各种书名,可知当时有多种传本。杨上善于撰注《黄帝内经太素》之外,又将《内经》与《明堂孔穴》的内容汇合编成《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十二经脉各一卷,奇经八脉合一卷 。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所载即采自甄权(65 2年) ,并绘制《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绘经络腧穴图。 唐代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时(762年)还引用过《中诰孔穴图经》,所载孔穴数较《甲乙》略有增加 二、宋、元、明、清 宋代王惟一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共载354经穴。并铸成“铜人”经穴模型两座。 元代,滑伯仁编著成《十四经发挥》。 明代,李时珍就奇经八脉文献进行汇集和考证,编著成《奇经八脉考》 清代,李学川著 《针灸逢源》,载经穴361个。 * * 第一章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 第一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 一、 《内经》以前的文献 《帛书》:(《脉书·十一脉》) 帛书有两种文本:《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三、《内经》以后文献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