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1精品课件

[细剖·深析] [楼主]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也就是强调“适用”,关于王安石的这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沙发] 从文学的角度综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对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是合理的。 [板凳] 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所以“木质无文”,失去了文学应有的特色。 [三楼] 王安石的文学观点是依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的,是反对当时靡弱文风而提出的创作观点,因而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因过于强调“实用”,缺少了文学的形象性和韵味,的确是其缺点。但他实事求是、坚持务实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写作素材积累 论证手法的综合运用 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正反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兴贤则昌”,从正面例证;“反之则亡”从反面例证;假设论证:“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技法借鉴 举例论证也颇具气势,“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佐证有力,说明力强。 随堂练笔 选择以上论证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选用恰当事例,写两段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为中心的文字,字数200左右。 1.课内素材开发 《兴贤》是一篇简短的议论文,文章开篇从国家繁荣、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了任用贤才的重要性,然后作者从历史治乱的角度列举了用贤与不用贤的不同结果,得出了“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的结论。在结尾的部分,作者将古今展开对比,说明现在和古代一样,只有任用贤才、远离小人,才能使国家昌盛,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素材积累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任人唯贤”“兴贤与兴国”“爱国”“发现别人的优点”等相关话题和材料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广东三年内将培养万名新生代农民工读书深造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继续读书深造的理想,共青团广东省委将以“北大100”为示范,计划3年内培养一万名优秀的一线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已表示将在今年秋季贡献300个免费名额参与“圆梦计划”。 记者了解到,随着“圆梦计划 北大100”引起广泛关注,该项目也受到了各界的质疑。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周建伟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项目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一种自我提升的途径,但100个名额与广东3000多万农民工的庞大群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圆梦北大”的项目门槛过高,并非针对主流农民工阶层,此外,最适合农民工再教育的课堂,并非“专升本”的教程,而应该是有针对性、实用性,覆盖面广泛,人人可以参加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人才”“有梦想就会有奇迹”“提升自我”“什么是最适合的”等相关话题作文中。 优化训练题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第20课 兴 贤 诗海探珠 浪淘沙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思考】 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第20课 兴 贤 基础自主学案 基础自主学案 才干出众 这以后 七、名句默写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元日》) 看似寻常最奇崛,______________。(《题张司业诗》) 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书湖阴先生壁》 只缘身在最高层 总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