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防治
    寄生虫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仅在美国由于家畜感染寄生虫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30亿美元,而线虫和节肢动物感染几乎超过了经济损失总数的一半以上。使用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定期驱杀虫,在防治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措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影响猪生产性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线虫可导致猪死亡,但更多的是使猪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应激会导致猪的食欲下降,体增重减少,饲料利用率差。体弱的猪对细菌和病毒的易感性增加,这种影响更容易检测出来。
表1 列出了许多重要寄生虫的对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即使有较低程度的感染,猪的生产性能也会受到损害。
表1- 寄生的线虫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寄生虫	试验猪
的数量	日增重*(kg)	差异
%	料肉比*	差异
%		蛔虫	8	0.85	-2	3.20	-5		对照组	8	0.87		3.03			结节虫	12	0.81	-2	3.04	-6		对照组	24	0.83		2.86			鞭虫	12	0.84	-6	3.30	-3		对照	12	0.89		3.21			肾线虫	10	2.65	-20	3.05	-3		对照	10	0.81		2.97			红色胃线虫	6	0.59	-21	3.52	-6		对照	6	0.75		3.29			肺线虫	12	0.79	-26	4.17	-18		对照	12	1.06		3.43			日增重和料-肉比的数值,来源于91天的饲喂期,但红色胃线虫的数值
来源于83天的饲喂期,肺线虫的数值来源于56天的饲喂期。
数据来源:Stewart et al, 1985; Stewart  Hale, 1988; Baudena et al, 1997.		
猪疥螨的临床症状,病初是由头部在眼睛和耳部周围先发生,逐渐漫延到背部,腹及四肢。由于患部极痒,病猪在栏杆等处摩擦,经一周皮肤出现如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疱,久之产生破溃结痂、干枯、龟裂,严重的可致死,但多数表现发育不良,生长受阻。由于,栏杆等处摩擦进而引起皮肤炎症。 Ascaris suum
蛔虫病主要是幼年动物的疾病,蛔虫具有专性宿主。
猪蛔虫病是仔猪常见多发病,危害养猪业极为严重;在不卫生的猪场和营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高达50%以上;感染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降低30%;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造成死亡。在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恶劣、过于拥挤,营养缺乏,特别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情况下,3-5月龄的猪最易大批感染蛔虫,而且患病严重,常造成死亡。
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中,是一种大型线虫,也可移行进入胃和胆管。蛔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化,幼虫钻入肠壁进入血管,随血液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脏生长一个时期后随血液循环被带到肺脏,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肺泡,然后幼虫离开肺经支气管返回消化道,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猪蛔虫只能生活在小肠内,它们不固着于粘膜上,而是与肠蠕动波呈相反方向的弓状弯曲运动,并以其两端抵于肠壁上,以粘膜表层物质及肠内容物为食。雌雄异体,雌虫长20-40cm,雄虫长15-25cm。
自感染性卵囊被猪吞下,到在猪小肠内发育为成虫,约需2-2.5个月;猪蛔虫在宿主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便排除;如果宿主不再感染,大约在第12-15个月,可将蛔虫排尽。
猪蛔虫是全球最普遍的猪寄生虫,其原因是:
蛔虫生活史简单:
繁殖力强,产卵多:一条雌虫每天可产10-20万个虫卵,产卵旺盛时期每天可达100-200万个,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3000万个。因此蛔虫感染的猪场,虫卵污染十分严重。
卵对各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其虫卵的卵囊壁由四层卵膜构成,较厚,保护胚胎不受外界各种化学物质、干燥、紫外线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另外蛔虫卵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卵壳内进行,使胚胎和幼虫得到庇护。这样也增加了感染性虫卵在自然界的累计。
感染途径:经口,通过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吸奶(母猪乳房占染虫卵)。
临床症状:幼虫在体内移行,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在肝内的移行,引起小点出血,肝脏肿胀、脂肪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在被膜下出现“乳斑”。在肺内的移行,引起血管破裂,造成大量小点出血,肺水肿,严重时,伴发蛔虫性肺炎,引起咳喘等呼吸道症状,促进猪流感、流行性肺炎、气喘病、猪瘟的发生,病猪表现腹式呼吸,常被称为“猪肺病”;此外猪表现衰弱和体重减轻,可导致3-6个月的仔猪发生永久性发育障碍,变为 “僵猪”
成虫可明显降低幼猪的生长率;数量多时引起肠管机械性阻塞,移行进入胆道并阻塞,可引发黄疸;损伤粘膜,造成继发感染,引起肠炎。
预防:定期驱虫和防治继发感染
一年两次定期驱虫;对于2-6月龄仔猪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