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痹证
锁定 编辑
声明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
目录
1
2病因病机
3痹证发病原因
4辨治
5痹证治疗的辨证论治
? 风寒湿痹型
? 风湿热痹型
? 痰瘀痹阻型
? 久痹正虚型
6
? 外治法
? 针灸疗法
? 饮食疗法
? 预防调护
7
? 寻骨风酒
? 茵芋浸酒方
? 白花蛇酒
? 牛膝附子酒
? 乌麻浸酒
? 补肾地黄酒
1痹证介绍编辑
《内经》对痹证的病因、证候分类、以及转归与预后等已有明确的认识。后世医家论述较多,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汉唐时期即已积累了大量治疗痹证的有效方剂。明清时期对痹证的病机、辨证、治则以及方
药的选择、配伍等均有发展,使痹证的辨证论治渐趋完整。
痹证作为症状可见于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坐骨神经痛、以及骨质增生性疾病,其他如布氏杆菌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脉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等也可见到痹证证候。
2病因病机编辑
痹证的发生,主要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或病久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一般多以正气虚衰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痹证起病一般不明显。疼痛呈游走性或有定处,有的为刺痛、或麻木、或肿胀。但部分患者起病有发热、汗出、口渴、咽红痛、全身不适等症,继之出现关节症状。本病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肤经络。久病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病位则深入筋骨或脏腑。临床上可出现瘀血痰浊阻痹;气血亏虚;或复感于邪,脏腑损伤等病理变化。
3痹证发病原因编辑
正虚,即正气不足。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防御、调节、康复能力,这些能力又无不以人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脏腑经络之功能为基础。因此,正气不足,就是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不足及脏腑组织等功能地下、失调的概括,由于正气不足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因素,所以又说内因正虚。引起正虚的原因不外下述三个方面:
⒈禀赋不足
禀赋是痹症发生不可忽视的中药因素,现在研究也证实,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⒉劳役过度
首先,劳力过度致正虚进而可致痹症。
其次,劳神过度及房劳过度同样有损正气而致痹症。
其三,不仅过劳易伤正气,过逸同样有所遗害。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若长期不运动、不锻炼,容易使气血运行迟缓脾胃功能减弱而出现呼气气短,言语无力纳呆食少,倦怠乏力等症状。
⒊大病、久病、或产后
正虚作为引发痹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成因不外上述3个方面,另外饮食失调、外伤亦可以引起正虚,上述诸多因素又往往相互影响,一虚俱虚,不可绝然分开。
邪侵
⑴季节气候异常
季节气候异常是指季节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如“六气”发生太过或者不及,或者非其事儿有其气,春天当温而寒,冬天当寒反热;或气候变化过于急聚,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此时“六气”即成“六淫”而致弊。从临床上来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遇寒冷、潮湿、的气候而发病。且往往因气候变化而加重或者缓解,均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外因。
⑵居外环境欠佳
其人居住在高寒、潮湿地区、或长期在高温、水中、潮湿、寒冷、野外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而易患痹证。
⑶器具调摄不慎
导致邪侵依法痹证的第三个原因是起居不慎。既日常生活不注意防护。如睡眠时不着被褥,夜间单衣外出,病后及劳后居处檐下、电风扇下,汗出入水中,冒雨涉水等。
4辨治编辑
依据病因以及病邪的偏盛,痹证一般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两大类。辨证时,首先应辨清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热痹(风湿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风寒湿痹虽有关节酸痛,但局部无红肿灼热,喜暖畏寒;对风寒湿痹又应区别风寒湿偏盛的不同。风邪偏盛,则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为风痹(行痹);寒邪偏盛,则痛有定处,疼痛剧烈为寒痹(痛痹);湿邪偏盛,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为湿痹(着痹)。其次辨患者体质,阳气虚衰者,多呈虚胖体型,属风寒湿痹。阴精不足者,多呈瘦削体型,多属风热湿痹。此外,对病程久者,尚应辨识有无痰瘀阻络,气血亏虚及脏腑损伤证候。痹为闭阻不通之意,故治则以宣通为主,气血流通,营卫复常,则痹证可逐渐痊愈。除内服药物治疗外、针灸、熏洗等疗法,均有一定效果。
风痹 风痹初起,邪气较浅,尚未入脏腑,多发于膝、腕等关节。证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秋季四川成都陆港智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市青白江区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GB55008-2021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pdf VIP
- 详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课课件.ppt VIP
- 初中古诗文打卡背诵计划表艾宾浩斯2023年更新.pdf VIP
- 预算单位审计常见13类60个问题(含审计方法和步骤、定性依据和处理意见).docx VIP
- (高清版)B-T 5900.2-2022 机床 主轴端部与卡盘连接尺寸 第2部分:凸轮锁紧型.pdf VIP
- 第17课_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x VIP
- 消防20-消防设计变更情况说明(仅供参考).docx VIP
- 2025秋季四川成都陆港智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市青白江区区模拟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AF7500仪器说明书.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