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按属性分):
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考点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和地方病
(2)人为原因 :1.工农业生产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增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使得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和排放三废增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世界人口呈高速增长趋势,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一 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 二 环境污染加剧)
3.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带来很多环境问题(火药和核能的开发使军事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大幅提高;猎捕工具的改进,许多动物濒临灭绝;淘汰的电子产品产生的垃圾,危害着人类健康)
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威胁生态平衡(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
危害人类健康
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森林破坏使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②太阳的不正常活动和厄尔尼诺现象)
危害:①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沿海陆地面积缩小,海岸侵蚀作用加剧,引起洪水泛滥,造成咸水入侵,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水排放受阻)
②影响世界农业生产 ③使各地降水和干湿度状况发生改变。
治理措施 ①植树造林 ②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适应气候变化,培育新农作物。
▲酸雨的原因,危害,分布和治理措施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原因 :①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②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 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⑤危害人体健康
分布: 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和我国的南方。(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措施
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①工农业: 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
④地形: 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⑤降水 南方阴雨天气多 ⑥ 逆温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1、原因:
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
2.危害 3措施
4.分布 :南极>北极>青藏高原 5时间:春季最为严重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第四章)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井喷、核电站爆炸)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考点3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1.采猎文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全套资料.docx VIP
- 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研究报告(2024)精华版.pdf
- unit6被动与主动-英汉对比与翻译分析.ppt VIP
- 大学科技英语课件 第一章 科技英语的特点概述.ppt VIP
- 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docx
- GB∕T 33444-2016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可复制版).pdf
- 实验六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鉴别与含量测定 实验七 阿司匹林片剂的鉴别和含量测定.ppt VIP
- 家政服务员(整理收纳师)赛项样题-新职业国赛江苏选拔赛技术工作文件.docx VIP
- 驻外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高清版)ZT 0338.4-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4部分 SD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