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上解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编写人:张洁 李燕 环测学院环境工程实验室编 2012年9月10日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门课的核心内容为水污染控制工艺的原理及其工程设计,属于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混凝、沉降、吸附、离子交换、生化反应常数的测定、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测定、可生化性测定等单项实验,针对相应的污水水质进行工艺选择等综合实验。通过实验,使得学生加深对水处理工艺设备运行机理的理解,促进对污水处理工艺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在水污染控制工艺、原理与工程设计方面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中端取样法确沉降性能曲线,即沉降效率E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E-t曲线)和沉降效率E随沉降速度u的变化曲线(E-u曲线),以期达到下目的: 1. 熟练掌握中端取样法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2. 加深理解沉淀的基本概念和污水中杂质的沉淀性能; 3. 掌握总去除效率的确定方法; 4. 为沉淀池的设计提供设计参数。 二、实验原理 Stokes公式,但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本实验采用中部取样法,即在一水深为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取样位置设在有效水深为H的沉降柱中端H/2处,如图1-1所示。 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0(mg/l),此时去除率E=0。 实验开始后,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不同沉淀时间ti,颗粒下沉到池底的最小沉淀速度ui相应为。严格来说,此时应将实验筒内有效水深H的全部水样取出,测量其悬浮物含量,来计算出ti时间内的沉淀效率。但这样工作量太大,而且每个实验筒只能求一个沉淀时间的沉淀效率。为了克服上述弊病,又考虑到实验筒内悬浮物浓度随水深的变化,所以我们提出的实验方法是将取样口设在H/2处,近似地认为该处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代表整个有效水深内悬浮物的平均浓度。这样做在工程上的误差是允许的,而实验及测定工作也可以大为简化,在一个实验筒内就可以多次取样,完成沉淀曲线的实验。 若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0,经t时间沉降后水样残留Ci,则沉降效率Ei为: ;沉降速度为 按某一特定沉降速度设计的沉淀池中,按上式计算所得的沉降效率只包括从水面到水深H处的水层中沉速≧的全部颗粒,而对<的颗粒则没能计入。为清除计算误差,悬浮物总去除效率采用下式计算: 图 1-1 图 1-2 注:图1-1、1-2中的纵坐标P表示水中残余悬浮物浓度与原水悬浮物浓度之比。 故ΔP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1降至u2时,整个水中所能多去除的那部分颗粒的去除率,也就是所选择的要去除的颗粒粒径由d1减到d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即粒径在d1~d2之间的那部分颗粒所占的百分比。因此当ΔP间隔无限小时,则dP代表了小于di的某一粒径d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由于颗粒均匀分布,又为等速沉淀,故沉速为 usu0的颗粒只有在h水深以内才能沉到池底。因此能沉至池底的这部分颗粒,占这种粒径的百分比为,而 由上述分析可见,dP反映了具有沉速uS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而则反映了在设计沉速为u0的前提下,具有沉速uS(<u0)的颗粒去除量占本颗粒总量的百分比。故 正是反映了在设计沉速为u0时,具有沉速为uS的颗粒所能去除的部分占全部颗粒的比率。利用积分求解所有usu0这部分颗粒的去除率,则为 故某一特定沉降速度的沉淀池 三、实验装置及设备 (一) 实验装置 本实验由沉淀柱、高位水箱、水泵和溶液调配箱组成。实验沉淀柱自溢流孔开始自上向下标刻度。 图1-3 自由沉淀实验装置图 1、沉淀柱 2、水泵 3、水箱 4、支架 5、气体流量计 6、气体入口 7、排水口 8、取样口 (二) 实验设备和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