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忆父》 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 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 几度乘风问起居。 吴地的树,燕山的云,南北相隔,隔断了音信;两地迢迢万里,思念的愁恨有多少,让人如何去诉说?只有在梦里,才不用担心长安的天长地远,我的魂儿多次乘风去看望您哪,我的父亲,您的身体可好?您的饮食起居可正常? 父亲节到了,我们能否陪在父亲身边,沏一杯茶,吃一顿饭?如果远在他乡,我们能否打一个电话,送一声祝福?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清 秋瑾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吟。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其实这个节日的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中国妇女和世界各国妇女一样走在同一条路上。 就像秋瑾的诗作一样,当祖国面临四分五裂之际,这位英姿飒爽的女诗人没有陷入感慨之中,而是四处奔波以求真理。这首诗作于1904年,秋瑾赴日不久。清绍兴府将此词稿作为“罪状”公布。“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吟”,是她的自喻,也是她精神的体现。 愿更多女性以自己的行动,吟咏出生命的独特乐章。妇女节快乐!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的节日。我们可以对照着蒙台梭利“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名言,重温《三字经》里的尊尊教诲。 以爱珍惜孩子们的童年,以教育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我们一定能够和孩子共同成长,拥有幸福的每一天! 《一行有一行的气味》 贾尼·罗大里(意大利) 不管哪一行,都有独特的气味; 面包铺里散发着,发酵的面粉和奶油鸡蛋香。 当你做过家具作坊旁, 你会闻到,刨花和新锯木板的清香。 油漆工人身上总散发着松节油和油漆的香味儿, 镶玻璃的总有窗用油石灰的气味儿。 司机的制服上,有气油味儿。 工人的外衣上,有机器油味儿。 有肉豆蔻味——那是做糖果的师傅, 有令人惬意的药香——犁地的农民, 和田野和草地的清新芬芳。 渔夫身上的气味,让人想到鲜鱼的大海。 懒惰的阔佬,不管身上洒多少香水, 只有无所事事的人的身上散发不出令人心怡的味道。 孩子们,他发出的气味 ,也实在不大好。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亲爱的新父母们,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墨香四溢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南宋大学者朱熹的这首小诗,感受阅读的美妙—— 你看,半亩大小的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蓝天、白云倒映其间、徘徊其中,多么清新明丽的画面!你瞧,每当潜心阅读、读有所悟时,都会有一种思路明畅、灵气流动的通达之感,这是大学者朱熹切身的读书感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小的“半亩方塘”为何会如此明澈?作者朱熹的心境为何能如此澄明?皆是因为有了“源头活水”! 手不释卷地阅读与思考是理学家朱熹永不枯竭的思想源头!那么我们呢?亲爱的新父母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让我们静静地捧起书吧,通过阅读,让自己的思想和那泓清泉一样,永葆青春和活力吧! 《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清] 杨昌浚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其实,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统称为植树节。而中国植树节的开始,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1925年的今天,孙中山逝世于北京。我们植树造林、造福子孙的行动,是对这位伟人最好的纪念。 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讲的也是真实的故事:左宗棠当年一路西征一路种树。仅从陕西长武起至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即有264000多棵,丝路古道因此获得了“新生”。 先贤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今天的任务交到了我们手中。饱受环境污染的困扰,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今日栽下一点绿,明日春色润人间。 《少年见青春》 (宋)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 身虽不饮酒,乐与宾客醉。 一从鬓上白,百不见可喜。 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 闻欢已倦往,得饱还思睡。 春归只如梦,不复悲憔悴。 寄言少年子,努力作春事。 “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天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而“五四”绝非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笔财富,是对民族炽热的爱的精神,是青年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乃至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创新,进步的责任的财富。 青春是个多么美好的字眼,这是人这一辈子的资本所有。在朝气蓬勃的少年眼中,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