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题研究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 现状及其历史使命 几个基本问题的预设 伦理学是什么? 道德是什么? 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 什么情况下需要道德? 道德有无风险? 伦理学是什么? 伦理学是学问的 伦理学是理性的 伦理学是可解释的 伦理学是超越的 伦理学是普适的 道德是什么? 守道为德(由外入内)与施德为道(由内释外)的原理。 “德”“得”相通的原理。 “得”必须“德”——道德合宜主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德”为了“得”——德治主义,“内圣外王” “德”必然“得”——道德理想主义,“得人心者得天下” “德”就是“得”——道德至上主义。 “得”就是“德”——道德美化主义。 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 文化性原则 人类中心主义原则 功利主义原则 什么情况下需要道德? 集中控制型 分散自律型 囚徒困境型 道德有无风险? 表现形式上的反生物价值 价值体系的非线性特性 道德载体的不确定性 一、中国当代伦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文化根基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理论不足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现实迷误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文化根基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一种封闭性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一种政治性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一种保守性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一种等级性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一种信仰性文化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理论不足 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批判的不彻底性 伦理道德思想吸收的单一性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现实迷误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封闭性理解 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文化对立 马克思主义与外域文化对立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立 二、中国当代伦理学的现实与任务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发展时期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现实困境 目前伦理学研究中前沿课题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发展时期 初创期:50年代末——60年代初 文革期:60年代中——70年代末 发展期:1976年后——80年代初 深化期:80年代中—— 中国当代伦理学的现实困境 理论的贫困:对象、语言、流派、方法。 解释力的贫困:规范设计不合理、远离 现实、理想主义。 形象危机:教条主义、政治化倾向、低 格调、低素质 目前伦理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 1、滑坡与爬坡问题;2、市场经济与道德的二重适应问题;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规范体系问题;4、重建与重振的问题;5、法治与德治问题;6、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问题;7、三个有利于与道德价值标准问题;8、生活价值问题;9、全球化背景下的道德建设问题;10、道德的现代性问题 三、伦理学的任务与伦理学工作者的使命 伦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伦理学所面临的现实任务 伦理学工作者的使命与素质要求 伦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规范设计、手段分析、对策 研究 思想史和生活史研究 伦理学研究的现实任务 1、重建社会价值观念体系;2、对传统伦理道德重新进行估价;3、超越“纯道德主义”;4、加强学科的横向交流;5、建立全球伦理;6、建立独立的道德思维模式;7、建立道德的操作系统;8、增强理论活力;9、重获社会信任;10、实现伦理生活的转型。 伦理学工作者的使命和素质要求 使命:重构人文精神 素质:热爱生活、哲学思维、批判精神、 开放知识 思考题 怎样评价中国当代伦理学的得与失?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主要阅读书目 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出版。 万俊人:《伦理学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三联书店。 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 唐凯麟:《伦理大思路》,湖南人民出版社。 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 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龚宝善:《现代伦理学》,台湾中华书局。 黄建中:《比较伦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二讲 伦理学的本体与研究方法 一、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 伦理学研究的本体 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的解放与完善是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 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人的解放 2、人是道德的载体和主体 3、伦理学的发展史都体现了以人为中心 的基本精神 伦理学研究的本体 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的价值存在、价值行为、价值关系是伦理学研究的本体: 1、它所限指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 2、道德存在的人实际上是一种善恶存在。 3、道德主体的价值关系。 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几种不同的理解:行为科学、规范科学、意识形态学、人生科学、至善科学、幸福科学等。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整个社会道德现象及其变化发展。 二、伦理学的学科体系 关于学科体系的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