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精髓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精髓 目  录 一. 朱氏头皮针的特色 二. 头皮组织的认知 三. 手法 1、 针具 2、 角度、深度、方向、针数 3、 补泻 ① 补泻 ② 行针 ③ 行意 4、 针感、留针、出针 四. 朱氏治疗带的名称、定位、主治、经络等关系 五. 配带原则 六. 禁忌 七. 适应症 八. 附件 1、 附件图 2、 病名与治区 朱明清朱氏头皮针 一. 朱明清教授朱氏头皮针的特色 ? 通过头部特定的穴位和适量的刺激来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血气的作用。 ? 依据中国传统医统理论为指引,脏腑经络学为基础,西医颅部解剖及神经学为用,一同发挥。 ? 在头部用浅刺、透穴刺治疗全身的病。 ? 采独创的抽气法、进气法为运针手法。(各式头皮针法皆不采提插法) ? 配合吐吶、导引、引气至病所。 ? 不受体位影响,患者可自由动活患部,减少心理障碍,增进疗效。 ? 治疗危、急、重、瘫、痛诸症更见卓效。 二. 头皮组织的认知 1 西医:外有头发,中有头皮,内有颅骨。 头皮又分皮肤、皮下组织、肌纤维组织、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1.1 头皮约分三层         皮肤 ? 第一层  皮下组织 肌纤维组织 ? 第二层  结缔组织 (头皮针刺位置) ? 第三层  颅骨外膜 ①  皮肤--有发囊、汗腺、皮质腺、血管、淋巴管、末稍神经等。 ②  皮下组织--为坚韧的浅筋膜组织层,神经、血管、都行于此层,故出血多,要压迫才能止血。 ③  肌纤维组织--为浅筋膜的深层处,有帽状腱膜及额枕肌。额枕肌由前向后则较厚,两颞侧处较薄。 ④  结缔组织--在腱膜下疏松的一层,是连接头皮外三层与颅骨外膜的,为海绵状软组织,含有连接至颅内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即头皮针刺位置。故针具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⑤  颅骨外膜--此层薄而致密连着于颅骨。 1.2 颞部软组织 ①  皮肤与浅筋膜--前薄后厚,有血管及神经。 ②  颞浅筋膜--为帽状筋膜的延续,向下渐消失于面部。 ③  颞深筋膜--其筋膜与骨膜紧密相连。 ④  颞筋膜下结缔组织--头皮针刺于此区内,应注意防止感染。 ⑤  颞肌--肌纤维强厚保护颅侧。 ⑥  骨膜--薄贴颞骨,血管少,甚少血肿。 1.3 血管与神经 ① 血管与神经皆在浅筋膜层内(皮下组织层内),由四周往颅顶走。 ② 颅顶的神经都行走在皮下组织中,而且互相重迭。 ③ 颅骨内外由导血管直接连接颅骨内外的血管。导血管中无瓣膜,正常时可均衡颅内外静脉压力,但在感染时就成了传至颅内的通道。 2  中医--依据经络走向有八条上达头部 ① 督脉--自风府入脑,至颅正中。 ② 足太阳膀胱经--自睛明上巅顶,自通天络百会入脑。自百会下络却下达耳尖。 ③ 足少阳胆经--行于颞侧。 ④ 足厥阴肝经--布胁沿喉后上入鼻咽连目系,上出前额会督脉于巅顶。 ⑤ 足阳明胃经--起于目框下,绕颊上出额角。 ⑥ 手少阳三焦经--自肩上达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⑦ 阳维脉--延足少阳上行,顺腋后上肩,至前额合于督脉。 ⑧ 阳跷脉--自外踝腓骨后上肩,经颈侧夹口角入目内眦,合足少阳于风池。 ⑨ 另:十二经别经气皆上达于头面。 三. 手法 1 针具    3010、3015、3210、3215四种皆可,最好选用短柄。 2 角度、深度、方向、针数 ? 角度-----与头皮成15~30度进针。 ? 深度-----1寸左右。 ? 方向与针数(详八.附件) ? 傍针刺-----------2支针(一直一斜交针尖处) 用于加强针效 ? 齐刺--------------3支针(三针平行) 用于疼痛可以阴阳位置平行加针 ? 合谷刺-----------3支针(三针交叉似米字) 用于三带交又位置或加强效果 ? 交叉刺-----------2支(十字刺或丁字刺) 用于两带交又位置或加强效果 ? 对刺--------------前后2支(同区针尖不相交)或上下2支(针尖相交不同区) 用于急性病、脏腑病 ? 接力刺-----------透针一支接一支(针身可重迭或不重迭),可达 6支以上,用于发病部位多又在同一疗在线 3 补泻 ①、补泻 ? 以中医阴阳学说为依归,顺之为补,逆之为泻为原则,行补泻手法治疗。 ? 以百会为阴阳分界,正面为阴,背面为阳。 ? 以抽气法为泻,往外用力速退1分;进气法为补,往前用力速进1分。 ? 以针尖向病处为原则,即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