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选择题                  1.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 解析:图片显示的是新旧交通工具并存,这说明当时中国已经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故选D项。A、B、C三项所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D 2.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由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排除D项,再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排除A、B两项,故选C项。 答案:C 3.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汽车 B.西方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70年代”“由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答案:C 4.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 002余千米,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B.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C.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解析:题干信息只是铁路建设的情况,A项错误;从图片中清政府借款修筑和独立筹资官办的比重可知B项正确;由外国资本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可以看出C项错误;从图片中官商合办所占比重可以得出民间资本参与了铁路修筑,D项错误。故选B项。 答案:B 5.1934年,活跃在长江水域的四大航运公司共有轮船53艘,总吨位12.424万吨。其中,英国怡和公司占24.8%,太古公司占27.8%,日本日清公司占24.3%,而中国的轮船招商局只占23.1%。这表明(  ) A.日本垄断了中国长江水域的航运业 B.中国的航运业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中国的航运业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D.中国打破了列强垄断航运业的局面 解析:日本日清公司占24.3%,不能说垄断,故A项错误;1934年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不会支持而只能控制、排挤中国航运业,故B项错误;中国轮船招商局只占23.1%,其余为列强占据,说明C项正确;材料中的数据表明中国没有打破列强垄断的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6.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华人之坐马车者,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 解析:A项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的淡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7.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轮”“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说明这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而且速度很快,故选A项。 答案:A 8.据1940年统计,中国平均每74平方千米才有1千米公路;同是国土辽阔的苏联,同年每7.8平方千米即有1千米公路。出现中国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破坏 B.近代中国民生凋敝 C.苏联重视公路建设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公路建设速度缓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制约。故答案为D项。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苏联公路建设发展的原因。 答案:D 9.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乘飞机出行越来越普遍。拉开中国民航序幕的标志是开通了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  )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天津 解析: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答案:D 10.进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  ) A.台湾 B.天津 C.广东 D.湖北 解析: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答案:A 11.“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