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内容]-粉煤灰高效脱炭及资源化开发解说.ppt

新增内容]-粉煤灰高效脱炭及资源化开发解说.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粉煤灰高效脱炭及资源化开发 完成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市亿龙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韶关市曲江区乌石港有限公司 汇 报 人:曹亦俊 二零一二·十一月 资源背景 废弃的资源 资源量:堆存:120亿吨,新排灰:3~4亿吨/年 未燃炭含量约10亿吨 低级别灰 成品灰 资 源 化 加 工 烧失量高、粒度粗、活性低 ——能源浪费,资源损失 有机质含量降低、粒度变细、活性提高 ——未燃炭回收、粉煤灰性能提高 (需水量比下降、抗压强度增强、浆体密实度增加) 应用:建筑、材料、能源回收、井下充填… 综合利用率:约30% (<65%: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资源背景 综合利用水平 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高级别灰产量低下与多数电厂粉煤灰烧失量不达标,是影响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巨大障碍 鼓励政策 燃烧脱炭:将燃煤企业排放的高炭灰再次放入燃烧装置燃烧(美国Vortec公司)。工艺控制难度大。 流态化分选脱炭:中国矿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先分级、后分选。适用于粗粒级。 电选脱炭:中国矿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水分要求、细粒效率低。 干法 湿法 浮选脱碳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研究领域多集中在资源开发和设备应用层面。 研究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电力企业) 泡沫稳定性差、药剂消耗多、精煤灰分高 基于粉煤灰中未燃炭与灰成分表面性质的差异,浮选手段(湿法分选)是粉煤灰中未燃炭脱除的合理途径,但这同时也是粉煤灰脱炭领域典型的技术难题。 技术背景 二、项目技术难点及总体思路 未燃炭可浮性差 技术难点 经过1000℃以上的高温燃烧以后,未燃炭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发生较大变化,如挥发分减少、表面疏松多孔、氧化严重等,另外某些杂质在高温熔融后吸附于炭质颗粒表面,使未燃炭的可浮性变差。 矿物组成的特殊性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以玻璃体、未燃炭、石英、莫来石为主。体系中不存在水对矿物的溶解行为,也缺少自然矿物浮选中的细泥效应,这些特征成为粉煤灰浮选脱炭体系泡沫稳定性差的潜在影响因素。这种现象在粉煤灰脱炭实践中也得到验证。 低活性 非晶质 总体思路 针对由粉煤灰的自然属性引起的浮选脱炭技术难点,本项目以提高难浮未燃炭的表面疏水性、矿化效率和浮选体系泡沫稳定性为目的,从分选过程强化和分选系统工程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 未燃炭难浮、体系泡沫稳定性差 矿物组成 高温燃烧 气泡发生器性能测试平台 主要研究内容: 循环压力与微泡制造 充气量与微泡制造 气泡发生器结构与性能关系 微泡制造技术的效果评定 气泡尺寸调控因素研究 3.3 基于气泡尺寸调控的微泡制造技术 微泡发生技术 强化难浮未燃炭的回收 FCSMC-200mm×4000mm 循环泵 变频器 涡轮流量计 气含率测控箱 思路与目标 循环压力对气泡大小的影响 循环泵是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唯一能量来源,循环压力大小与气泡尺寸大小有着重要关系。 (充气量:1.5m3/h,无起泡剂) a:循环压力 0.02 MPa b:循环压力 0.11 MPa c:循环压力 0.24 MPa 随着循环压力增大,气泡的数量增多,尺寸变小 2mm 2mm 2mm 循环压力与微泡制造 气泡发生器结构对气泡大小的影响(单孔和三孔) 循环流量(m3/h) 孔径(mm) 出口背压(Pa) 单孔 60 32 20000 三孔 60 22 20000 试验基本条件 88.4% 97.6% 三孔 单孔 气泡质量:单孔气泡发生器有利于微泡的形成 气泡发生器结构与性能关系 微泡制造技术的效果评定 设备条件 运行参数 浮选浓度 20% 循环泵压力 0.20 Mpa 充气流量 0.20~0.25m3/h 泡沫层厚度 300~350mm FCSMC50mm×2500mm 单孔气泡发生器 试验基本条件 设备 产品 产率/% 灰分/% 烧失量/% 炭脱除率/% 浮选柱 精炭 37.80 62.13 37.87   尾灰 62.20 97.87 2.13 91.53 合计 100.00 84.36 15.64   浮选机 精炭 34.57 60.69 39.31   尾灰 65.43 96.35 3.65 85.04 合计 100 84.02 15.98   微泡发生平台——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3.5 主要技术创新点 创新1:以强化捕收和粘性起泡为特征的药剂强化分选技术的提出及应用。通过强化捕收作用和粘性起泡剂的使用,起泡剂用量降低40%,运行成本大幅降低。 创新2:开发了基于高剪切和强制混合的高效调浆技术。通过高剪切能量输入和矿浆强制循环,强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