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自然动机:由人的自然属性、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 社会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 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 * 二、动机过程 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到满足状态,然后产生新的需要,这一循环过程称为动机过程。 * * 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行动 目标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新的需要 动机过程流程图 三、社会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社会动机激发个体产生社会行为,使个体处于活动状态,是行为的启动因素。(抑郁症的意志活动减退,SCL的意志缺乏) 指向功能:个体社会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是社会动机的指向功能。 维持与调节作用:个体的社会行为在达到目标前,社会动机起维持作用;如果行为受阻,会变换形式,比如由外显行为转为比较隐蔽的行为。(孩子上网) * * 四、动机强度与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成呈到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高或过底,均会导致效率下降。 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比较简单的任务,活动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动机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考名牌大学的动机水平很高,不容易成功) * * 第三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合动机 成就动机 权利动机 侵犯动机 利他动机 * * 一、亲合动机 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 亲合动机:由于亲合需要而引起的动机。 * * 1.亲合的起源 亲合起源于依恋。个体在生命的早期表现出亲子间的依恋是亲合的早期表现。 依恋(attachment):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叫做依恋。 碗柜理论(cupboard theory):母亲在孩子饿时给予食物、在孩子冷时给予温暖、在孩子不舒服时给予帮助,通过这种条件的强化,孩子学会了依恋母亲并表现出其他依恋行为。 * * 2.亲合的作用 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获得信息 减轻心理压力 避免窘迫:一个好汉三个帮 影响亲合的因素 情景因素:压力、重大生活事件; 情绪因素:恐惧、焦虑、抑郁、兴奋; 出生顺序:西方心理学研究发现,长子、长女合群性要比弟、妹们强。可能与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照,是孩子对父母更为依恋有关。 * * 二、成就动机 概念:成就动机是个体对于社会成就获取的动力,是一种想要做好各种事情从而产生成就感的动力。 成就动机的重要性:个人的成功;国家的发展 * *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目标的吸引力:吸引力越大,成就动机越高。 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与无获胜机会的事,均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机会越多,成就动机越强。 * * 三、权力动机 定义: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按麦克利兰的说法,个体都有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的心理倾向具有动力性质,这就是权利欲或权利动机。 权利需要是权利动机的决定因素。 * * 温特(D.G.Winter,1973)认为: 有二种权利动机:积极的和消极的。 积极的权力动机:常常表现为竭力去谋求领导职位或在“组织社会中的权力”。 消极的权力动机:通常表现为“害怕失去权力”,为自己的声望担忧。个体可能通过酗酒、斗殴和展示已有的权力等行为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60岁现象) * * 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 社会控制的需要 对自己无能的恐惧 自卑补偿 有些出身很卑微的人,比较自卑的人,在获得机会后,疯狂的追求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阿德勒——自我心理学家 * * 四、侵犯行为 定义:侵犯行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任何行为。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 侵犯动机:侵犯的主观意图,是侵犯的直接原因。 社会评价:反社会性质、亲社会性质和被认可的伤害行为。 狭义的侵犯行为专指反社会性质的侵犯。 * * 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性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而自我保存本能使人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生存本能 死亡本能 * * 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德 J.Dollard,1939) 挫折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景,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为存在的条件: 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 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 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 * 挫折—侵犯理论模型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