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独克宗古城 “独克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引申义为月光城,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东南隅,建城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城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遭遇火灾前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枢纽、雪域藏乡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汉藏友谊的桥梁、滇藏川“大三角”的纽带,2001年被批准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2014-01-12 1时37分,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截至昨天14时左右,火情基本得到控制,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损失十分惨重。据初步统计,受灾面积达4万平方米左右,金龙、北门、仓房三个社区335户、2600人受灾,烧毁房屋242栋。此外,大火焚毁大量文物古迹、唐卡等,文化损失无法估量,幸而省级重点文物单位红军长征纪念馆得到了及时保护。初步调查,起火点位于古城中下段的如意客栈,目前初步排除人为纵火。 “云南的古城都是土木结构,如丽江古城、剑川沙溪古镇、巍山古城等,而且都是连片建筑,一旦一个地方起火,扑救很困难。” 对于不少网友提出“过度商业化导致大火”,杨福泉表示反对,“商业化发展导致了人口增加,虽然给古城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但管理部门只要认真做好管理,加强硬件设施,还是能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把一切归咎于商业发展有失偏颇。”(记者徐维欣) 2.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谈 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 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2.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是著名作家张笑天的一篇文化散文。 选文的语言特点是既比较平实(没有什么令考生看不懂的句子),又有较深厚的意蕴(读后耐人寻味,答题则须深入思考)。 在答题之前,我们应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从而把握主旨,切不可匆匆答题。 《上善若水》解读示范 ①去都江堰,一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