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互连
主讲人:朱志雄
主要内容
一、光互连产生背景
三、关键技术
四、光互连面临的问题
五、光互连技术的新发展
二、研究现状
一、光互连产生的背景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特征尺寸遵循摩尔法则继续按指数缩小,和电路工作频率的提高,信号 传输距离的增加,金属导线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串扰、传输线效应、导线上损耗、脉冲变形、时钟扭曲、传输延迟等问题会严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甚至造成传输错误。
由此产生如下问题:
1)门器件的工作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互连线的三维尺寸同时趋于缩小。
2)互连线的密度不断增大。
3)集成度大大增加, 使得功耗和引脚数目增加。由此限制了电路的结构。
而光互连由于具有信号之间无感应、无干扰地传输、布线的宽带性、高密度并行连接、布线模式的灵活性以及无需接地等特性,适用于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
1984年,Goodman 等首先提出集成电路光互连的概念。
以高性能计算机为例
首先,从组成器件上来讲,随着芯片内部信号频率进入GHz时代,芯片和板卡的频率提高越来越困难,并可能在不久的未来达到极限,因此不能再依赖频率的提升。
二、随着软硬件复杂度和节点数目的增加,容错问题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
三、高性能计算的评价体系在发生变化。
1.1 光互连分类
从结构上分
1)芯片内的互连;
2)芯片之间的互连;
3)电路板之间的互连;
4)通信设备之间的互连。
从互连所采用的信道分
1)自由空间互连;
2)波导互连;
3)光纤互连。
2.自由空间光互连技术
目前发展最快的多级光互连交换系统是自由空间光互连交换网络。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自由空间光互连交换网络除了具有一般的光互连所共有的优点外,还具有易于实现三维网络、互连数大、互连密度高、无接触互连等优点;
2)由于实现自由空间光互连交换网络系统所需要的开关节点阵列器件和二元微光学器件的发展很快,均已接近实用化。
(1)概念:通过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光束进行数据传输,适用于芯片之间或电路板之间这个层次上的连接,可以使互连密度接近光的衍射极限,不存在信道对带宽的限制,易于实现重构互连。
该项技术是光互连技术中最具吸引力的。 对于自由空间光互连技术,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技术构成MIN(Multistage Interconnection Network)、Crossbar和Mesh等互联网络,如何在传统二维平面结构电子插件的三维空间上实现光通信,而目前的研究已经深入到VLSI(大度积分)器件的内部。
自由空间光互连具有三维互连的特点,它的互连密度非常高,适用于芯片内部VLSI芯片之问及人工神经网络等的大规模并行连接,是并行互连的基础,对太规模并行光互连和数字光计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波导光互连技术
波导光互连,即以沿波导传播的光信号为媒质进行数据传输,其工艺能与CMOS工艺兼容,波导的集成与对准也较容易解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现今板级光互连技术研究中的热点。
波导光互连面临的挑战:
廉价材料和工艺的选择,性能与可靠性的完善,互连密度的提高与可靠性的协调,3D封装以及标准化与产业化等
波导光互连优点:
具有紧凑性、制作简单等,适用于芯片内部或多芯片组件之间的光互连,可解决电学连接中存在的时钟“歪斜”问题.
4.光纤互连
光纤互连是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光纤的一端准确地固定在光信号源上。另一端准确地固定在光探测器上,从而实现了信号源与目标的光互连。
最成熟的光波导是光纤,光纤互连技术已有商品出售。光纤互连适用于电路板之间或计算机之间这个层次上的连接,借助于光通讯中的有关先进技术,已进行了好几种互连方案的实验工作。
光纤的波分光交换技术在MPP系统的互连网络中有自动寻径功能,具有诱人的前景。美国光纤通道协会(FCA:Fiber ChannelAssociation)针对当前光互连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光纤通信标准,对光纤在光纤通信和计算机互连中的使用制定了全面的规范。这些标准的制定,全面推进了光纤光互连技术在计算机中的使用。
光纤互连优点:
频带宽、无电磁干扰、可高密度并行连接、多信号和多扇出、传输速度快、不需接地等。
二、研究现状
1.光互连研究进展
(1)自由空间光互连方面:
1)1982年,A.Husain首次提出自由空间的光互连方法,进而产生了自由空间光互连在VLSI中的应用研究。
2)AT&T实验室的J.Jahn于l990年提出了banyan网络的一级互连。
banyan网络其中一种方案
3)K.H.Brenner和A.Huang于1988年提出了全混洗网。
他们也是利用偏振光的特性将左混洗和右混洗分开,用向列型液晶作为空间开关来控制光学通道的开或断,从而实现光学全混洗互连。
4)Jahas和Murdocca等人提出了交叉互连网络的光学实现方案。用一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