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_第11课材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顾知识】 思考: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重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 难点:外国资本与本国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对“黄金时期”的理解: 市场经济比较活跃,发展速度较快。 2、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 第二阶段: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 看材料,归纳该现象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二)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中国民族工业的衰败时期 (一)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二、中国民族工业的衰败时期 (一)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二)民族资本的困境: * * 1、列强利用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清政府高额征税、各级官吏敲诈勒索等因素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所谓民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 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阅读第一框题内容,解决以下的问题: 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指什么时候,分为几个阶段? 2、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各自是什么?(两个阶段) 3、中国民族工业中发展迅速的是什么工业? 4、新兴的民族工业是什么?企业家代表是谁? 材料一:民国创立后,资产阶级不再像以往那样居于“四民之末”。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国家政府部门或国会。如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张謇等。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方面的法令和措施: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各省设立实业公司。 材料三:巧名火柴厂在火柴盒上印上“中国人应用中国货”、“振兴国货”等文字,表达了民族资本家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外来经济掠夺者的抗议。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输入中国的商品大为减少;五四运动爆发,人民奋起抵制日本货,提倡国货,各地兴起了办火柴厂的热潮 清华大学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 “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 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的 经济侵略; 内部条件: ①政权保证: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②政策支持: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 ③群众基础: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原因: “黄金时期”的第一个阶段(1912——1919): 短暂繁荣 (1)轻工业迅速发展; (2)重工业和新兴化学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代表人物:范旭东。 1、社会历史条件: 2、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代表人物及其企业: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 荣宗敬(1873—1938) 荣德生 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永 利 制 碱 公 司 范 旭 东 思考: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具有怎样的特点?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了。 重工业基础薄弱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时间短暂 分布在沿海地区 思考:这十年间民族工业为何得到更快的发展? “黄金时期”的第二个阶段(1927-1936) :民族工业的更快发展 1930-1936年间,中国工业增长率达7.7%以上。相较于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了清朝末期、民国建立以来的最高水平。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统一; (2)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 1、社会历史条件: (1)给沦陷区经济带来了惨重的直接损失;(2)破坏了沦陷区的民族工业发展和生存的条件;(3)严重破坏了当地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1)掠夺和控制工矿业;(2)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3)实行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4)大量掠夺劳动力。 “适地适产主义” (实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中去。) 劫夺工矿企业,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进行经济掠夺,以服务于侵略战争 目的 政策 手段 影响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 中国劳工 日军将抓来的 中国劳工运走 疯狂掠夺中国劳动力 一九五四年挖 出的劳工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