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州市瓯江南口大桥
钻孔灌注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温州市瓯江南口大桥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
1、编制说明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目的 1
1.3、适用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2.1、工程简介 1
2.2、水文地质条件 2
2.2.1、地质条件 2
2.2.2、潮汐 3
2.2.3、潮流 3
2.2.4、波浪 4
3、施工工艺 4
3.1、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方法 5
3.1.1、栈桥及钻孔平台施工 5
3.1.2、钢护筒施工 12
3.1.3、钻孔施工 13
3.1.4、钢筋笼施工 14
3.1.5、水下混凝土施工 14
3.1.6、钻孔平台拆除 15
3.2、技术参数 16
3.3、工艺流程 19
3.4、施工要求 19
4、施工计划 20
4.1、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20
4.2、材料与设备计划 20
4.3、进度计划安排 21
4.4、劳动力计划 21
5、危险因素分析 22
5.1、危险源识别 22
5.2、危险因素评估 22
5.3、应对措施 24
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5
6.1、组织保障 25
6.2、技术措施 26
6.2.1、栈桥及平台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26
6.2.2、操作规程 28
6.2.3、施工用电 39
6.2.4、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40
6.2.5、雷雨天气安全措施 41
6.2.6、栈桥交通管制及安全措施 42
6.2.7、南北岸交通船舶安全管理措施 42
6.3、监测监控措施 43
6.4、安全应急预案 43
6.4.1、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43
6.4.2、桩基础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43
6.4.3、触电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措施 44
6.4.4、人员落水应急预案 45
6.4.5、火灾应急预案 46
6.4.6、防台、防汛、防洪应急预案 46
7、安全检查和验收 49
7.1、检查方法 49
7.2、检查内容 49
7.3、检查程序验收 50
8、计算书 50
附件一 1.2M钻孔平台计算
附件二 1.5M钻孔平台计算
附件三 2.0M钻孔平台计算
附件四 支栈桥计算书
附件五 跨河栈桥、主栈桥接长及北岸栈桥改移计算书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2、《温州市瓯江南口大桥工程》相关设计图纸及有关的水文、地质资料;
3、《温州市公路建设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4、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国务院令397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
6、《浙江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编制目的
本工程所涉数,。本方案力求安全、高效的指导施工,同时达到预防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项目部设备、财产安全。
本施工方案编制适用范围为温州市工程下部结构的施工,即的、,混凝土浇筑等施工。-1所示:
图2-1 工程地理位置图
2.2、水文地质条件
2.2.1、地质条件
拟建路线沿线附近基岩埋深较大,一般150m,主要为白垩纪朝川组凝灰岩。上覆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海积、冲洪积覆盖层,自上而下主要地层有粘土、淤泥、粘土、粉质粘土、砂、砾卵石等。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特征,将拟建瓯江南口大桥所跨场地共分为冲海积平原区(I)、瓯江冲海积区(II)两个区,分述如下:
海积平原区(I):该区为瓯江两岸陆域,表面有少量新近人工回填的杂填土,厚度约0.5~1.5m,上部为粉质粘土,灰黄、灰褐色,稍中密状,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层后1.2~2.0m,上下伏为淤泥、含砂淤泥、淤泥质粘土,灰色,含少量贝壳碎片及腐殖质,具嗅味,流塑状,该层分布连续,工程性质极差,层厚25.0~35.0m。中部岩性为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深灰色,含少量贝壳碎片及腐殖质,具嗅味,夹粉砂薄层,软塑~可塑状。下部岩性为冲洪积卵(砾)石层,中密状为主,厚度5.0~20.0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江冲海积区(II):该区上部为淤泥、夹砂淤泥、淤泥质粘土,灰色,含少量贝壳碎片及腐殖质,具嗅味,流塑状,该层分布连续,工程地质性质极差,层厚25.0~35.0m。中部岩性为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深灰色,含少量贝壳碎片及腐殖质,具嗅味,夹粉砂薄层,软塑~可塑状,下部岩性为冲洪积卵(砾)石层,中密状为主,厚度20.0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2.2.2、潮汐
工程海域是我国著名的强潮区之一,平均潮差:瓯江口内段412~493cm,瓯江口外段391~452m。海域涨、落潮历时特征:瓯江口外段涨落潮历时时差不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