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一轮复习专题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斯德 法国,微生物学家 失败的原因:发酵物中混入了杂菌 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目的 1、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适合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2、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据物理性质分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据化学成分分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据用途分 2.类型及应用: (一)培养基 常用于工业生产 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计数 加琼脂 常用于工业生产 常用于分类、鉴定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由单个微生物繁殖而来是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生长群体叫菌落。 菌落—— 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状况、质地、光泽、颜色及透明度等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选择培养基 应用 加入青霉素 加入高浓度食盐 不加氮源 纤维素或石蜡油为唯一碳源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抑制细菌和放线菌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离固氮菌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分离出分解纤维素或石蜡油的微生物 鉴别培养基 应用 加入伊红-美蓝 加入淀粉 鉴别水中大肠杆菌(带金属光泽深紫色菌落) 鉴别产淀粉酶菌株 (产生淀粉水解圈)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水 (一)培养基 3.营养要素 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如: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碱基) 养物 概念 作用 来源 碳 源 能提供 所需碳 元素的 物质 ①用于合成微生物细胞结构的物质和代谢产物 ②异养微生物的主要能源 无机化合物:CO2、NaHCO3 有机化合物:糖类、 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 氮 源 能提供所需氮元素的物质 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代谢产物 无机化合物:N2、NH3、铵盐、 硝酸盐;有机化 合物:尿素、牛肉膏、蛋白胨 生长 因子 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 一般是酶和核酸组成成分 维生素、氨基酸、碱基 自养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 5.0g 蛋白胨 10.0g NaCl 5.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配方中的各成分为微生物提供了哪些营养? (一)培养基 3.营养要素: 碳源、氮源、 磷酸盐和维生素 氮源和维生素 无机盐 H、O 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非单一方面的作用。 并非所有微生物都需添加特殊营养物质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过程: 2NH3+O2—硝化细菌—2HNO2+2H2O+能量 2HNO2+O2—硝化细菌—2HNO3+能量 CO2+H2O—能量—(CH2O)+O2 从中可以看出,氮源来自NH3,碳源来自CO2,能量是转换反应产生的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无菌技术包括: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二)无菌技术 消毒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3.消毒与灭菌 灭菌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1)定义 区别: 1、煮沸消毒法: 100℃煮沸5-6min,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2、巴氏消毒法: 70-75 ℃煮30min或80℃煮15min,牛奶、啤酒等不宜进行高温消毒的 3、化学药剂消毒法: 75%酒精擦拭双手、氯气消毒水源、石炭酸、煤酚皂溶液等 4、紫外线消毒法: 用于接种室空气消毒…… (2)消毒的方法: 3.消毒与灭菌 1、灼烧灭菌: 用于微生物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等,以及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锥形瓶口的灭菌。 (3)灭菌的方法: 3.消毒与灭菌 2、干热灭菌: 160-170 ℃下加热1-2h。 用于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能耐高温、需保持干燥的物品。 3、高压蒸气灭菌: 100kPa、121 ℃下维持 15-30min. 广泛用于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物品。 (3)灭菌的方法: 3.消毒与灭菌 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它可以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