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建筑史 教材和参考书 《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主编,建工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 陈志华著,建工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主编,建工出版社 (陈志华著,建工出版社)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钢著,建工出版社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史》(美)弗兰姆.普顿著,建工出版社 《近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英)/彼得科林斯 ,建工出版社 《从包豪斯到现在》 (美)汤姆·沃尔夫 ,建工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 绪论1 与西方相比,中国建筑史有什么特征? 中国建筑直的发展属于一脉相承,自成体系,建筑的外观和内涵始终体现了“汉”文化底蕴。至近现代,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以及不断革新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建筑进入折衷时期或完全倒向西方。 中国建筑史 绪论2 中国建筑史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国建筑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 中国原始的建筑模式,主要有两种发展脉络: 1)巢居——干阑式建筑,分布在南方潮湿地区 2)穴居——木骨泥墙建筑,中原地区 教材记叙的主线。 中国建筑史 绪论3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和模式 影响中国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生活方式、政治、宗教、哲学、生产力水平。 建筑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和民居。 建筑模式:官式与民间。前者代表了最高的水平和技术;后者则是多样性、地方性和灵活性。 学习的重点是官式建筑。 中国建筑史 绪论4: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多以群体形式表现 遵循礼教制度 三段式 木结构决定其风格特征 以“间”划分平面单元 细部装饰 为什么采用木构架?为什么现在被新材料取代? 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灵活分隔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施工速度快 便于修缮、搬迁 易遭火灾 白蚁、受潮易朽 难满足大空间、复杂空间的需求 破坏生态 中国建筑史 绪论5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艺术特点 屋顶:多形式、多细部,起翘 塔:宗教、外来文化、风景建筑 门和牌楼:阙、坊 基座:还包括栏杆、台阶、坡道 墙:包括特别的墙——影壁 群组:主辅关系,轴线关系 色彩:规则 园林:皇家和私家 多种民居形式:四合院、窑洞、土楼、吊脚楼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1(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2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3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4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5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6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7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8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1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2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3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4 中国建筑史——封建社会建筑前期1 中国建筑史——封建社会建筑前期2 思考题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何时开始采用瓦?之前是什么? 城市的形成? 发现最早的四合院? 看《考工记》王城图,解释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秦皇陵的特点? 两种木屋架形式?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 三段式 屋顶和基座的强调 檐口的细部 外来 入口标志 三段式 战国(前475-前221年) 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城市建设的高潮。高台建筑很盛行。斧、锯、锥、凿等的应用,墓结构技术精良。瓦的广泛使用,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 秦(-前206年) 统一了法令、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驰道,筑长城。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其中阿房宫、骊山陵墓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将原有秦、燕、赵长城扩建,联成3000余公里长。 阿房宫 位于陕西咸阳上林苑内,前殿名为阿房,即被称为阿房宫,前殿建在东西1200米,宽450米,高7-8米的夯土台基上。工程浩大,至秦亡尚未完工。 上图秦皇陵鸟瞰 周、秦明堂平面图,方形围墙正中为明堂,其平面呈“亞”字形,九室,当中一室称太室,四周之室代表春夏秋冬五行等。 名 词 解 释 人类的祭祀活动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伴随这祭祀活动,相应地产生场所、构筑物、建筑,这就是坛庙。至秦汉时期,统治者建立了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的完整礼仪制度,并修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