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新人教版).docVIP

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新人教版)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主要方面 情景再现、问题探究 当今中央重视三农问题,费改税对稳定政局的重要作用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探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分析图例、问题探究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内容 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问题探究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 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第一目“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教材阐释了北宋中期虽然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社会矛盾仍然尖锐。教材首先概要介绍了北宋中期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随后重点叙述北宋中期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表现。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宋代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宋代人民的负担很沉重。全国的居民有主户和客户之分。主户分成五等,乡村上三等户为“上户”,是各类地主。四、五等户称为“下户”,有少量的土地;客户是没有土地的农民,占总户数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五等户和客户都要租种土地。地租根据具体的情况或对半分成,或四六分成,没有耕牛的佃户要把六成以上的收成交给地主。土地赋税实行的是两税,夏秋两季交纳。从名义上说,客户不交纳两税。但他们要负担各种名目的人头税,还要承担各种徭役。上户采取各种手段把赋税转嫁到下户的身上。纳税户除按规定的数量纳税,还有“支移”和“折变”等负担。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这是赋税之外的又一项沉重的负担。各种工程的兴修,甚至官员的迎送也要摊派农民承担夫役。差役,政府规定按照户等不同,轮流到官府中承担各项事务。官户人家,得免差役,差役大部分落到下户的身上。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同年12月,王小波牺牲后其妻弟李顺为帅,主力军于淳化五年正月攻下成都。李顺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自称大蜀王,年号应远。推行一系列的打击恶霸豪绅的措施,起义军得到百姓的响应和支持。后来政府军残酷镇压了起义军。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朋党之争实质是当时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的斗争。 教学建议:关于“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一目,建议教师请学生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资料回放】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第二目“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此局面的形成是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重要背景之一。教材从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软弱,国力衰退,说明积弱局面的形成;从冗兵、冗费和冗官三个方面,说明积贫局面的形成。 (1)积弱局面的形成 集中军权:赵匡胤最了解高级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的危险。因此,首先收夺军权。建隆二年(961),赵匡胤在酒筵上用允许将领们兼并田宅传给子孙的办法,示意将领们释去军权,使“君臣之间无所猜疑”。次日,曾经帮他夺取政权的禁军主要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皆称病自请解除军职。此为“杯酒释兵权”。之后,又废除了过去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把禁军的领兵机构析而为三,以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掌禁军,合称“三衙”。三衙地位平行,互不统属,形成鼎立。三衙的长官为殿前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