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青少年心理学 .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人格发展观 性本能是人类活动的动力 性不仅包括两性关系,也包括使身体产生舒适、快乐的情感。 个体与生俱来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即性本能--力比多(libido),本质就是追求性欲的满足。社会不容许人随意发泄,这矛盾决定了整个人生的重要经历。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 不同时期,力比多集中投放的部位有不同,可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 发展阶段是不变的,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心理发展阶段说(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 口唇期(0-1岁,口唇为快感中心) 肛门期(1-3岁,排泄解除压力而快乐,注意便溺训练) 生殖器期(3-6岁,模仿同性别者,以异性别者为‘性恋’对象) 潜伏期 (6 –11、12岁,性冲动暂停,转入对环境中其它的关注) 青春期 (11、12之后,异性恋行为明显,力图独立等。 青少年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进入青春期,个体开始逐渐对异性感兴趣,并在无意识中产生一种接近异性父母的倾向,开始选择与异性父母相似的成熟异性作为爱慕对象,但同时又避免选择与父或母相似的异性,以避免体验到一种乱伦的禁忌。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青少年为解决这种情结付出了太多的心理代价,易使其恐惧任何异性,而成为同性恋者。 此期应完成的任务是: 与异性接触(如只与同性别建立友谊,易产生角色倒置) 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情上的分离很痛苦,易产生一定的代际问题,如对父母、权威产生拒绝、憎恨、敌视的态度) 性成熟影响个性的形成,易使人产生兴奋,容易产生精神机能障碍 青少年只有通过发展,学会应对青春期的强烈的性别感受的方式,同时学会在家庭与同伴间保持适当的、社会可接受的平衡模式,才可能控制这个狂风暴雨的时期。 特点 认为性欲起源于婴儿早期,过分强调个体的早期阶段,尤其是五岁之前,父母对其性驱力和攻击倾向的管理方式是一生发展、健康人格发展的关键。 如,儿童在某发展阶段无法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出现过度满足,就可能发生“固着”。 口唇期的固着可能导致成年期非常喜欢吃东西、说话、咀嚼口香糖等。 青春期是一个伊底(本我)中的生物本能与超我中的社会需要冲突的阶段。自我对冲突进行调节,尽量满足本我的需要。 四.艾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论 艾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1979),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和心理学家。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1939年加入美国公民。 基本观点:人格发展过程包含生物成熟、自我成长、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贯穿生命全程,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是由内在的成熟和外在的社会要求交互作用决定的。 修正了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整合了现代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结果,把自我的发展置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之中。 四.艾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论 发展持续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自我”不是调节“本我”冲动与“超我”要求之间的关系,而是每一阶段都要完成一项心理社会性任务。 每一项任务都会产生冲突,有两种可能的结果: 如果冲突得以解决,一种积极的品质会在个性植根,开始进一步的发展 如果冲突持续下去,或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自我将会受到损害。 即:成功而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 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两岁): 主要任务: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2岁——4岁): 主要任务: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 主要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7-12岁): 主要任务: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12-18岁) 主要任务: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6.成人早期(18-25岁) 主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成人中期(25-60岁) 主要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8.老年期(60岁后) 主要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 第四节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一.家庭影响 1.家长自身特点 文化素质 父母个性与行为 2.亲子关系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