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研究报告.doc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研究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一)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是造成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逐步走向市场化,金融风险问题也随之突出。然而,人们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陈旧的金融观念尚难以根本转变,特别是金融风险意识远未树立,一些错误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还有的认为,办银行是只赚不赔,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赚取利差,做的是无本生意,无风险;还有的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钱,亏了是亏国家的,银行亏损国家承担,国家绝不会让银行倒闭。因此,一些企业千方百计逃避银行债务,向银行转嫁经营风险,一些银行经营者也同样缺乏风险意识,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以为贷款放得越多越好,业务做得越大越好,盲目扩张业务,不惜血本揽储,置银行风险于不顾。更有甚者,热衷于违规账外经营,导致金融秩序严重混乱,且由于账外资金大部分又投向高风险的行业,形成呆账,无法收回,形成大量的不良债权,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这些都表明,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不规范运作是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   (二)外部环境条件尚差是造成金融风险的客观原因   一是行政干扰仍然存在。以前,银行充当着政府的出纳,现在银行的商业化要求银行拥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不再充当政府的出纳。但又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一些地方政府强令商业银行贷款、直接干预银行经营业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企业对信贷资金“强依赖、软约束”没有根本改变。由于企业改革滞后,尚未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经营机制。一方面是企业盲目扩张的冲动非常强烈,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性很强,长期依靠银行供血维持生存的局面基本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是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理想,偿债能力弱,信用观念淡薄,偿债约束软化,银行信贷资产本息难收。三是金融机构之间过度竞争。由于管理失控,近年金融机构急剧膨胀,超过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都造成金融资产高风险的状况,给金融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与危机。   (三)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是造成金融风险的制度原因   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信用社、证券、信托等地方法人机构数量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风险防御能力弱;二是金融机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近两年在强化一级法人体制,健全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推行了授权授信制度、审贷分离制度,实行垂直稽核体制,制定了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禁令,但内控机制尚未健全,特别是前几年的金融混乱留有严重的后遗症;三是风险的补救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基本是只“进”不“出”,对存在的问题一般采取国家包下来的方式去化解;四是由于一些管理者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放权搞活,把分支机构视为独立法人,加上管理混乱,使金融风险失控。   (四)银行内部管理和内控机制不健全是造成金融风险的内在原因   内部权力的相互制衡及相关岗位职责的互相制约是保证银行贷款质量,降低金融风险的坚实基础。但从目前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看,缺乏科学、严密、有效的内部相互制约机制,包括贷款审批、发放、资金支付在内的一些金融业务活动。制度约束不严,有关人员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执行制度不规范,成了产生金融风险的内部漏洞。而且,一些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工作跟不上,对金融风险的严重性认识不够,风险控制不健全。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重展业,轻管理,有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为了追求本单位、本部门和小团体的利益,冒风险违规经营,加剧了金融风险。 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普遍做法。在混业经营制度下,较之于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可以实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业务的多元化来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西方各国金融业经营体制在20世纪普遍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体制的变革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金融理论界,学者纷纷从不同视角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制度的理论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实践发展路径:混业-分业-分业的突破-混业经营的实践-海外混业经营试点的变迁来看,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实践操作中对商业银行许多混业经营的做法也是一种支持与推动的态度。然而,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如何实现风险有效防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相关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缺朱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体制除了混业经营的共有风险,即道德风险、管理风险、传递风险外,法律风险与制度风险尤为明显。对诸多风险下的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进行分析,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现实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法律体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正于缘此,全文的分析逻辑基础确立、分析框架选择和法律制度设计建构,都是在中国当下语境之中的。具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