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评估小组人员名单和职称
序号 姓名 职称 签名 1 韩玉庆 高级工程师 2 李纯国 工程师 3 冯全福 工程师 4 王定泽 工程师 5 李洪周 工程师 6 陈蓉霆 助理工程师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
2、桥梁、隧道工程 2
2.1 桥梁工程概况 2
2.2 隧道工程概况 2
2.3 自然地理特征 4
2.3.1 地形、地貌 4
2.3.2 工程地质 4
2.3.3 水文地质 4
2.3.4 气象 4
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5
3.1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5
3.2 评估办法 5
4、风险评估 6
4.1总体风险评估 6
4.2 专项风险评估 9
4.3 风险分析 11
4.4 风险估测 13
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14
5.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5
6、风险控制 19
6.1 一般风险源控制 19
6.2 重大风险源控制 19
7、评估结论 22
百靖高速BJ-A06标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国交通部 【2011.5】)。
(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3)项目公司和总承包部安全管理要求
(4)现已提供的设计文件
(5)广西百靖高速公路06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1.1 评估对象
评估的对象是百靖高速公路BJ-A06标桥梁和隧道工程。
1.1.2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百靖高速公路BJ-A06标桥梁和隧道所属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
1.1.3 评估目的
对百靖高速公路BJ-A06标桥梁和隧道施工的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施工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2、桥梁、隧道工程
2.1 桥梁工程概况
本合同路线全长3.895km,共有3座桥。
K17+942.5乾母洞中桥:该桥为跨越溶洞而设,最大桥高14.5m,桥梁标高受路线标高控制。该桥上部结构采用:3×25m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共一联,两岸桥台设置D80型伸缩缝;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肋板台,挖孔桩基础,桩基均嵌入中风化岩层内。
K19+330陇内屯中桥:该桥位于田阳县坡洪镇陇内屯,桥梁跨扁河村及陇内屯村道,最大桥高8.8m,桥梁标高受路线标高控制。该桥上部结构采用:4×16m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共一联,两岸桥台设置D60型伸缩缝;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肋板台,挖孔桩基础,桩基均嵌入中风化岩层内。
K18+092分离式跨线桥:该桥为跨越坡洪及桥业沥青公路而设,最大桥高12.4m,桥梁标高受路线标高控制。该桥上部结构采用:3×20m装配式预应力砼空心板,共一联,两岸桥台设置D60型伸缩缝;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3#台采用肋板台,0#台采用桩柱台,挖孔桩基础,桩基均嵌入中风化岩层内。
2.2 隧道工程概况
本隧道进口桩号K18+440,设计标高452.834米,出口桩号K18+790,设计标高460.237米,为双线连拱隧道,左右线测量线间距为4.5m。隧道进口采用双挡墙式洞门,明洞长5m,出口采用偏压单挡墙式洞门,明洞长5m,隧道暗洞长340m。
隧址区位于广西西北部山区,区内以低山丘陵为主,未见第四系断裂发育,地处峰丛谷地区,隧道轴线大致呈南北走向,穿越东西向的山体,地形起伏较大,进口处地面高程462米,出口处地面高程470米,隧道轴线最高点高程592米,相对高差约120至130米,地表植被发育。进口侧山坡自然坡度约30~40°,出口侧山坡自然坡度约25~35°。
隧道进口处基岩属石炭系下统大塘阶(C1d)灰岩,强风化带厚度为0.5米,岩体较破碎,进口段围岩为灰岩,属较硬岩,裂隙较发育,裂面多数较平直,闭合,延伸长1.5~2.0m,多呈互切状态,岩层层间结合一般,岩体为碎裂状结构。围岩级别为Ⅴ+、Ⅴ级。
隧道出口处基岩属石炭系上统大塘阶(C3)灰岩,强风化带厚度为0.5米,岩体较破碎,出口段地势平缓,斜坡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围岩为灰岩,属较硬岩,裂隙较发育,裂面多数较平直,闭合,延伸长1.5~2.0m,多呈互切状态,岩层层间结合一般,岩体为碎裂状结构。围岩级别为Ⅴ+、Ⅴ级。
进出口段边坡总体较稳定,不会产生大的整体滑移,但有小的坍塌、掉块。
洞身洞顶埋深大(30~134m),地表基岩出露,围岩为石炭系下统大塘阶(C1d)灰岩,薄层、中层状构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