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药学基础5-1除草剂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取代脲类 基本结构: R1为芳基或杂环,通常多为环状结构,尤以苯环为多,R2,R3为低级烷基或烷氧基等。 通性(1)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2)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过程,杂草中毒后最初表现失绿,然后停止生而逐渐死亡。 异丙隆 结构 化学名称:3-(4-异丙基苯基)-1,1-二甲基胺 使用方法:适用于麦类,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但对猪殃殃,婆婆纳效果较差。 代表品种 7 二苯醚类 基本结构: 通性(1)多数品种为触杀型除草剂;(2)邻位置换二苯醚作用机理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靶标为原卟啉原Ⅸ氧化酶;(3)可防除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主要防治阔叶杂草;(4)光照可提高除草活性。 代表品种:三氟羧草醚 结构: 化学名称:5-(2-氯-α, α, α-三氟-对甲苯氧基苯甲酸 使用技术:主要用于花生、大豆田防阔叶杂草如马齿苋、铁苋菜、苋、苍耳、龙葵、藜、蓼等,对狗尾草也有效。每公顷0.2-0.5Kg。 基本结构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模式结构包括三部分:芳环、脲桥与杂环,每一部分的分子结构与除草活性都有关;芳环邻位含取代基时,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最高;将苯环改为吡啶、呋喃、噻吩、萘及其它五元或六元芳环时,化合物也有较高活性;当杂环为嘧啶或三氮苯环时,第4、6位含有甲基或甲氧基的化合物活性最高。试验证明,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必备条件是:芳环-脲桥-杂环。 8磺酰脲类 代表品种 氯磺隆 结构 化学名称 1-(2-氯苯基磺酰)-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甲基)脲 应用 氯磺隆可用于防除小麦、大麦、燕麦、亚麻等作物田中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小麦于苗前或苗后每公顷应用15~30g(有效成分)。苗后应尽量早期用药,草龄大效果差,尤其是对禾草类。氯磺隆可与多种除草剂混用,如氯麦隆、异丙隆、禾草灵等。田间施用氯磺隆后,要避免下茬栽种玉米、花生、大豆、棉花,尤其是不能栽种甜菜、油菜等。在我国用于小麦与水稻轮作区,但应注意监测累积残留。目前,既是在稻麦轮作区部分省市也已限制应用。 9 氨基甲酸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楚,有可能与抑制脂肪酸、脂类、蛋白质、类异戊二烯、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有关。杂草和作物间对此类除草剂的降解代谢或轭合作用的差异是其选择性的主要原因。位差、吸收与传导的差异也是此类除草剂选择性的原因之一。 此类除草剂主要用作土壤处理剂,在播前或播后苗前施用。但禾草敌在稗草3叶期前均可施用。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挥发性强,为了保证药效,旱地施用的除草剂需混土。 代表品种 杀草丹(禾草丹) 结构 化学名称: N,N-二乙基硫赶氨基甲酸对氯苄酯。 使用方法 : 主要用于直播稻、水稻秧田及移栽稻田,防除稗草、三棱草、鸭舌草、萤蔺、牛毛毡等。用于旱地作物,防除马唐、蓼、苋、藜、繁缕等。水稻育秧田可在播前或水稻立针期后施用,每公顷用药量1.13-1.88kg,一般采用药土法撒施。施药时水层深度2-3cm,施药后保水5-7天。水稻直播田在播前或播后(2-3叶期)施药。每公顷用药量1.5-2.25kg。施药时保持水层3-5cm。施药后保水5-7天。 10 有机磷类 有机磷类作用机理随品种不同而异。如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 作用于芳香簇氨基酸合成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性酶: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芳香簇氨基酸的合成;而双丙氨膦是从土生放线菌吸水链霉菌的培养液分离得到的, 是谷氨酰胺合成酶不可逆的抑制剂,它可引起植物内氨的累积,抑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合磷酸化过程; 草铵膦是谷氨酰胺合成抑制剂;莎稗磷则是通过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达到除草效果。 代表品种 草甘膦(glyphosate,农达,Roundup) 结构: 化学名称 N-(膦羧基甲基)甘氨酸。 草甘膦属灭生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很容易经植物 叶部吸收,迅速通过共质体而输导至植物体的其他 部位。从叶和茎吸收后很易向地下根茎转移。24小 时即可有较多药量转移至地下根系。早期施用草甘 膦对一年生杂草有较好效果。 咪唑啉酮类化合物是继磺酰脲类后的第二个超高活性的除草剂,它选择性强、广谱、既能防除一年生禾本科与阔叶杂草,也能防除多年生杂草,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植物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 11 咪唑啉酮类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三部分:酸、主链、咪唑啉酮环,它们都是活性必需的条件。其模式结构如下: 从化合物与活性的相关性来看,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1)具备咪唑啉酮环,R1、R2为甲基与异丙基;(2)主链为六元环活性最高;(3)主链中咪唑啉酮环邻位含有羧基,或能被植物水解、氧化迅速转变为酸的取代基。 代表品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