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点:常呈集体性暴发,但也可单门独户发病 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形态学鉴定资料;--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如需要时,可有病人的临床检验或辅助、特殊检查的资料;--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入可疑中毒食品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于取不到样品或取到的样品已经无法查出致病物质或者在学术上中毒物质尚不明的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注:必要时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比。 * 1、原发病例过后,包括了病原体的几代病例; 2、开始阶段病例数较少,然后病例缓慢增加; 3、在暴发初始阶段每代病例之间间隔时间相等,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4、暴发高峰过后,由于易感人群的减少导致曲线快速下降 * * 人群分布—用图或表表示 人口学特征 --年龄 --性别 --种族/民族 社会经济状况 --教育程度 --经济收入 --职业 其他特征:流动人口等 可用人群分布确定谁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哪个年龄组具有较高的发病危险? 小年龄组具有较高的发病危险 年龄分布不要使用构成比进行比较 罹患率(发病率)对形成假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暴露人口不清楚,则可用病例的分布来帮助建立假设 如果在前面的调查中已经获得强有力的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的证据,可以证明污染来源、致病因子、致病物质等,则不需要建立假设,并用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验证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的标准 1.描述流行病学结果分析未得到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持的 2.描述流行病学结果分析后尚无法判断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的 3.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可能有再次发生风险的 4.调查组认为有继续调查必要的 假设形成的依据 --三间分布的特征 --特殊的临床表现 --特殊病例的访谈 --食品和环境卫生学现场调查 形成病因和可疑餐次假设 选择条件:暴露人群己经确定且人群数量不大,最好是暴露情况如进食地点、时间、有无进食某食品有记载 原理: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计算两组罹患率之比(RR)及其95%CI 方法 --以所有暴露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按餐次或食品进食情况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计算暴露组发病率和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RR)和95%可信区间 ;如出现两个以上可疑餐次或食品,可分层分析,对确定的可疑食品可进一步做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2.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 非病例 总人数 暴露组 a b a+b 非暴露组 c d c+d a+c b+d R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a/(a+b)除以c/(c+d) 2.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条件:暴露人群不确定,或难以调查事故全部病例,或暴露人数多发病人数少 原理: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既往暴露于危险因素的频度,计算病例组暴露于某危险因素与未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比值,计算对照组暴露于某危险因素与未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比值,计算两个比值之比(OR)和95%可信区间 方法 --病例组选择:选择确诊病例或可能病例,病例少于50时,选择全部病例,病例多余50时,随机抽取50-100例。 --对照组选择:应来自病例所在人群,可选择共同进餐者、同班、同家庭未发病者,人数不应少于病例组人数 RR(OR)值等于1,表示该因素对疾病的发生不起作用RR(OR)值大于1且95%CI 不包含1时,表示该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是一个危险因素 RR(OR)值小于1且95%CI 不包含1时,表示该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是一个保护性因素 暴露 病例 对照 总人数 是 a b a+b 否 c d c+d a+c b+d 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此时,可以得出本次食品安全事故的判断和诊断 判断中,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判断和诊断呢? 是否为食品安全事故 事故波及范围 发病人数 定性事件性质 流行病学特点:食物中毒四点-吃过、症似、病急、不传 临床症状特点:潜伏期、最主要的症状(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尤为重要)、典型症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