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必修3同步教学课件:第2课时《 祖国山川颂》.pptVIP

语文苏教版必修3同步教学课件:第2课时《 祖国山川颂》.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苏教版必修3同步教学课件:第2课时《 祖国山川颂》

* 解析 A项涧jiàn。B项咆páo。D项澄chénɡ。 C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留恋   流连忘返   变幻   变换莫测 B.蔚蓝 蔚然成风 宛转 婉转悠扬 C.翱翔 飞流急湍 班驳 翠锦班斓 D.披覆 参差披拂 泄漏 一泄千里 解析 A项变换—变幻。C项班斓—斑斓。D项一泄— 一泻。 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繁盛的花木________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 着残砖废瓦。 ②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________在黑 夜里了。 ③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________了 许多清和浊的支流,汇成了茫若无涯、浩浩荡荡的大 江。 A.映照    消逝    接纳 B.掩映 消失 容纳 C.掩映 消失 容纳 D.映照 消逝 接纳 解析 “映照”指照射,因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掩映”指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消失”,强调最终失掉而不复存在,其逐渐失去的过程历时比较久,侧重于指事物或现象从有到无这个结果,已经最终失掉,不再存在。“消失”的前面很少有其他词语修饰,即使有也限于“突然”、“转眼”等表示稍纵即逝的意思的词,变化中历时比较久。“消逝”侧重于指事物或现象过去了或看不见了,强调这个过程可长可短。所以,“消逝”之前会更多地出现“渐渐、慢慢、逐步、一点点、一天天”等词语,帮助突出这个变化过程。而且,主体如果是比较抽象的事物,用“消逝”的频率高一点。“接纳”指接受、采纳。“容纳”指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 答案 C 解析 D项应改为“震耳欲聋”。“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而“振聋发聩”则比喻唤醒麻木的人。 答案 D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走近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 ②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 巨龙吐沫 ③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看到雾气 从林中升起 ④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 雾,如雨如尘,浸人衣袖 ⑤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 A.③①②⑤④ B.③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 解析 注意写景的顺序。 A 二、文本阅读(25分) 阅读《祖国山川颂》,回答6~9题。 6.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第一句点明中心;第二句突出本文主要歌颂祖 国大自然风景的内容,总领下文,紧扣题目“祖国山 川颂”。 7.结合文本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爱祖国山川 的原因。(8分) 答案 ①祖国自有壮丽伟大的自然图画、山川风物、 气候特点等(或祖国自有其山河美景),同时也正是这 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 ②这篇散文发表于1980年,当时“四人帮”被粉碎, 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伟大的祖国虽历经磨 难但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作者爱祖国山川的深层原因 是:磨难结束,祖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虽历经曲 折坎坷,但这却催促新的力量的成长;长江的发展历 程,象征祖国的发展壮大;大瀑布的雄壮宏伟、奔腾 冲击,象征祖国的雄壮、奔腾和伟大。 总之,祖国的美丽可爱,伟大而勤劳的民族,悠久的 历史文化,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是写 作本文的原因。 8.本文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既有散文的形式,又有诗的 意境。试举例分析。(8分) 答案 本文不分行,而是自然段;语言也不押韵;虽 然写了祖国大地的种种优美景致,祖国的人民、文化 和语言,春夏秋冬四季和晨光落日,扬子江、黄果树 瀑布、家乡的小溪等,看似散乱,但都以“祖国的山 川”统之,“形散而神不散”。 但语言凝练精美,有诗的意境,寓含哲理。排比、拟 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浓墨重彩地把祖国的美 好表现了出来,给人以鼓舞和自豪感。 如排比:“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 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 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 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