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边界条件 1、定义: 由于泛定方程中的未知函数均是空间位置的函数,必须考虑研究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和边界的物理状况。这是因为所研究的物理量在某一位置与其相邻位置的取值之间的关系,将会延伸到被研究的区域的边界,与边界状况发生联系。 我们称这个物理过程的边界状况的数学表达式为边界条件。 * 第二章 定解问题 主要内容: 1、掌握用数理方程描绘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2、掌握三类典型数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建立(导出)数理方程的一般方法,步骤。3、正确写出一些典型物理问题的定解问题和定解条件。 §2.1 引言 一、数学物理方程简介: 数学物理方程是指从物理问题中导出的反映客观物理量在各个空间、时刻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一些偏微分方程。方程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方程。 偏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注意: (1)方程的阶数 (2)线性和非线性 例如: (3)齐次和非齐次 齐次: 以上这三类方程,从方程本身来看,其特点是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可以看出,方程中它们都是关于空间的二阶偏导数,关于时间分别是二阶,一阶偏导数和与时间无关。因此,这三类方程在数学上又是三类不同的方程,依次分别可以称为双曲型、抛物型和椭圆型方程。 发展史: (1)十八世纪初:Taylor: (2)十九世纪中期,三类数理方程: 波动方程 输运方程(热传导和扩散) 稳定场方程(势场分布、平衡温度场分布) (3)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其他方程: 高阶方程: 非线性方程: 浅水沟 等离子体 薛定谔方程: 二、数学物理方程的一般性问题: (利用数理方程求解问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定解问题。 泛定方程+定解条件=定解问题 (2)定解问题的求解: 行波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格林函数法;保角变换法。 (3)解的适定性。 适定性:即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 §2.2 三类数理方程的导出 一、弦的横振动方程(波动方程的建立) 1、物理模型: 设有一根细长柔软的弦线,绷紧于A,B两点之间,在平衡位置AB附近产生振幅极为微小的横振动,求这弦上各点的运动规律。 2、分析: (1)确定研究对象:设 u(x,t) 为弦位移,则u满足规律所求。为了研究u,在x位置处取?x小段弦为研究对象。 (2)物理问题的数学抽象: 1)由于弦是“细长”的,所以 忽略重力 2)由于弦“绷紧”于AB两点,这说明弦中各相邻部分之间有拉力即“张力”作用;由于弦是“柔软”的,所以相邻小段张力总是弦线的切线方向; 3)由于弦作“微小”的横向振动,故相邻点沿振动方向位移的差别很小,即 无穷小量 有了以上对问题的数学描述,下边我们来具体推导方程 3、研究建立方程: (1)任意段?x受力: x轴方向: Y轴方向: F为单位长度所受的外力 对?x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注意到在振动过程中 即这一小段的长度在振动过程中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由胡克(Hooke)定律知张力和线度都不随 t 而变,即 注意到 得: 对上式两边取?x?0 时的极限 即:弦的微小横振动方程是一维的波动方程 整理得 其中: 表示振动在弦上的传播速度 表示力密度,表示时刻t,作用于x处的单位质量上的横向外力。 若 称为弦的自由振动,振动过程中不受外力。 齐次波动方程 事实上,除了以上一维波动方程,像薄膜振动(二维),电磁场方程(三维)等,均属于波动方程: 三维拉普拉斯算符 补例:电磁场方程(三维波动方程) 已知: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是 求解:电磁场所满足的三维波动方程 。 由(4)式,并注意本构关系1、3: 由(2)式,并注意本构关系2: 又由矢量公式 得H所满足的方程为: 同理得E所满足的方程为: 如果介质不导电 电磁场所满足的三维波动方程 二、热传导方程 1.定解问题:设有一根横截面积为的均匀细杆,沿杆长方向有温度差,其侧面绝热,求杆中温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 不妨取x轴与杆重合,根据问题的物理叙述,利用热传导的相关定律,可以做以下的数学表述: 因为热量只会沿着杆长方向传导,所以,这是一个一维问题。可以用 u(x,t) 表示杆上 x 点处在 t 时刻的温度。 相关定义: Q—热量;T—温度;t—时间;V—体积;S—面积;ρ—密度。 (1)比热容(单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热量) (2)热流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3)热源强度( 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源放出的热量) (k为热导率,与介质材料有关 ) 3、建立方程: (1)在?t时间内引起小段?x的温度升高时,所需热量为 取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