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完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和法定解除。 (一)协商解除的条件 (二)法定解除的条件 1、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又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由于劳动者的上述行为存在重大过错,会使得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工作受到影响,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自由用工权利,因此法律对于以上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黄某,男,35岁,为某企业的员工,因为醉酒驾驶被判处拘役两个月又十五日,并处罚金2500元,在此期间,黄某所在企业单方面宣布解除与黄某的劳动关系,并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 请问,该做法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肖某为某企业销售人员,由于连续两个月销售业绩不佳,该单位以其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了与肖某的劳动合同。 请问,该企业的做法是否合法?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录用下列人员: ①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②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③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人员。 2、劳动者单方解除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包括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两种情况; (2)即时解除 即时解除也称为即时辞职,是指由于发生法定的事由,劳动者可以不经过预告期,随时通知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限制性规定 (一)对劳动者的限制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只支付违约金。 (二)对用人单位的限制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原劳动部1994年颁布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限规定》(劳动部【1994】479号)规定,医疗期一般为3个月到24个月,以劳动者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为标准计算具体的医疗期。 吴某,女,26岁,某企业的仓库保管员,由于工作时间在仓库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的电热汀取暖,导致仓库失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该企业经研究决定解除与吴某的劳动合同,并要求吴某赔偿经济损失,而吴某此时已怀孕4个月。 请问,该企业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三、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1、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劳动者没有过错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实践中,劳动者没有过错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1、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者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裁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 5、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什么? 1、年限计算,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