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区域经济管理-运行机制 一、企业家眼中的区域运行机制 企业家利用居民提供的劳务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及其他商业服务,利用资本输出部门的资本(包括他自己所拥有的资本)购买原材料、设备等进行产业活动,目的在于获取经济收益。 因此,企业家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所选择的产业、贷款和投资的数额、购买劳务、服务、原材料、设备等的种类、数量等,均构成了生产布局中的技术经济论证。 第四节 区域经济管理-运行机制 二、地方政府眼中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 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不止一个,既包括地区的局部利益,也包含着上级、特别是国家的宏观整体利益。此外,地方政府官员也有自身利益隐含其中。这些目标既有主次顺序之分,也有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方面之别。其中大部分目标均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 第四节 区域经济管理-运行机制 二、地方政府眼中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 政治目标,一般而言居于首要地位,某些地方政府官员总是尽可能地使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要触犯上级部门的利益和中央的利益。 社会目标,较为安定的环境,为此推行充分就业政策,具有积极意义。 经济目标,例如建立一定实力的工业体系、扩大地方经济的规模和实力、增加财政收入、向上级争项目、争投资等。 第四节 区域经济管理-运行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下的区域经济管理,就是协调好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政府的政策感召、信息引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等方式,把资金、资源、人才等引向产出效益较高、发展前景较好、对区域经济贡献较大的地域或部门。还可以通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调整税收、价格、政策和提供特定服务等措施实现对地区经济的宏观引导和指导。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佩鲁)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实施平衡发展在现实上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步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政府应通过倾斜投资政策有意识地培养某个产业(支配企业)或城市(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佩鲁) 理论是实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是把区域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主导部门的发展上来,通过对主导部门的投入,激活产业链条,扩大区域市场需求,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 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佩鲁) 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 支配效应 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 换句话说,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随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佩鲁) 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 乘数效应 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了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放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佩鲁) 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 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极化效应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佩鲁) 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 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剌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佩鲁) 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 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称为溢出效应: 如果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溢出效应为负值,表明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点的聚集作用较强,结果有利于增长极的发展。 反之,则溢出效应为正值,表明增长极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生产要素产生了向周围区域的回流,结果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佩鲁) 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 环京津贫困带问题 包括河北省的32个贫困县,是围绕在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周围、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的地区,在国家重点建设环渤海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同时,悬殊的差距和失衡的经济发展极为明显。 亚洲开发银行调研发现,在河北省环绕京津的区域有24个贫困县、200多万贫困人口,集中连片,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 “三西地区” (“三西地区”是指——定西、陇西、西海固,这是西部最贫困的地区)相比,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西湖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YD∕T 5066-2017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 VIP
- (高清版)B-T 17671-202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pdf VIP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x
- 人教版初一上册《化学》模拟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docx VIP
- 《宴席设计实务》(肖炜)教案 第6课 为西式宴席设计酒水.docx VIP
- 塔吊驾驶员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VIP
- ASME BPVC-VII-2017 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 第七卷:动力锅炉维护推荐指南 国外国际标准.pdf VIP
- GB_T 17671-202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