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基础4章12年)程序.ppt

04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基础4章12年)程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姜乾金著: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预测效度 p326 对心理不健康状态的两种预期,可证实其真实性 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三个月内部分人可自然缓解 如果迁延时间过久,可泛化为“杯弓蛇影” 长期不得改善,可进入神经衰弱边缘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p327 非专业的社会支持:“不健康”早期有效,三月半年以后无效 专业的心理咨询:通过系统的心理咨询,大部分可以康复 (三)结构效度 327 理论上,“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有: 1 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方式等均可以影响“心理不健康”) 2 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观念等影响“心理不健康”) 3 身体健康水平(身体不同情况,影响“心理不健康”) 4 社会变迁(影响心理不健康)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328 “心理不健康”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不健康”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不健康”第三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p328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必须满足的条件: * 由事件产生内心冲突,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刺激性质) * 不良情绪持续满一个月,或者间断持续两个月(反应持续时间) * 不良情绪尚在理智控制下,维持正常行为和社会功能(反应强度) * 不良情绪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是否泛化) “一般心理问题”的定义: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案例4-4 刺激、时间、强度、无泛化 = 一般心理问题 案例4-5 p329 怕看到老师,成绩下降 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时间、强度、泛化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329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必须满足的条件: * 事件较为强烈,威胁较大,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 * 不良情绪持续或者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 短暂失去理性控制,一定程度影响正常行为和社会功能 * 不良情绪可由最初事件相类似的刺激所激发(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的定义: 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伴有某一方面人格缺陷时;应与神经症相鉴别(后者是“变形”冲突;且时间往往超过半年) 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p330 内心冲突是“变形”的。神经症评估得分未达6分。 已经接近神经衰弱或者神经症(或者其早期 案列 4-6 因为忆苦饭“好吃”或“不好吃”而苦恼引起;近2个月“讲话”或“不讲话”(变形) ;社会功能受损轻度(1分)。诊为“可疑神经症”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p332 第一单元 概述? p332 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如下五个方面: 1.躯体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促进与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3.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4.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5.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订 本章节将局限在“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二单元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一、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332 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方式变化 2.注意力转向自身体验和感觉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慢,回忆往事)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某些变化) 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p333-334 应同时重视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心身相关) 病人可能产生某些精神障碍,应给予心理帮助或行啦治疗 某些躯体及疾病伴有精神症状,应注意结合心理治疗 某些病人人格发生变化(例如自卑、宿命),应及时疏导 重病患者情绪问题,甚至冲撞医务人员,应给予理解和心理帮助 某些心身疾病的抑郁症状,应心身同治 某些疾患会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谵妄,应精神科会诊 长期躯体疾病可能出现神经症类症状 (都是“常识心理学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