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义论语解读卫灵公篇第十五(谈治国以礼,为人以仁,修身以道,为学以教。).doc

安德义论语解读卫灵公篇第十五(谈治国以礼,为人以仁,修身以道,为学以教。).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德义论语解读卫灵公篇第十五(谈治国以礼,为人以仁,修身以道,为学以教。)

安德义论语解读——卫灵公篇第十五   【题解】  本篇取“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句“卫灵公”三字为篇名。   前此数篇,谈为政,或评述为政之人,或畅谈为政之德,本篇具体谈为国以礼,为人以仁,修身以道,为学以教。   一、为国以礼。尝闻“俎豆之事”,未闻“军旅之事”。“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皆是以礼治国。以礼治国,以德治国的最高境界则是“无为而治”,“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以礼乐文化教育人民,治理国家,反对战争,反对侵略,尚德不尚力,达到“我无为而天下正”的境界。   二、为人以仁。本篇谈仁有5章。求仁而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仁而友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行仁而守仁,“知及”、“仁守”、“庄莅”、“礼善”。好仁而蹈仁,这种境界颇高,孔子“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当仁而不让仁,“当仁,不让于师。”   三、修身以道。求道。“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君子固穷”,安贫乐道,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行一言之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道的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求名。道存名存,“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病无能焉。”主张立德立功立言,声名远播后世。修道。“知德者鲜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人则无毁无誉,凡事谦忍,“小不忍则乱大谋。”知错改错,“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做一个正直的人,勇直如史鱼,智直如蘧伯玉,反对“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人,并且注意对人考察,不要随声符合,“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更不要“以言举人,以人废言”,深思熟虑,全面考察。概而言之,修身以道要“言忠信,行笃敬”,“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四、为学以教。为国以礼也好,为人以仁也罢,修身以道也可,必须施行教化。为礼,为仁,为道,均因教而成,为学以教,有教无类,不论贤愚贵贱远近亲疏,皆在教之列,因材施教,可教则教之。博而能约,“一以贯之”。要求学思结合,“终日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主张学问结合,鼓励提问,主张博学而审问。   【原文】   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陈:通“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俎(z)豆之事:俎和豆都是古代举行祭祀或举行礼仪时盛肉食的器皿,这里借指礼仪一类事情。   【语译】   卫灵公问孔子军队作战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关于宗庙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倒是听说过一些;军队作战方面的事情,我却没有学习过。”第二天孔子就离开了卫国。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答卫灵公兵阵之问。不答非不能答,乃不屑也不愿意答。   卫灵公问兵阵战事于孔子,孔子不答,前人多以为孔子“贱兵而重礼”,甚至认为孔子只能修文德而不具武备,重文轻武,犹如说孔子重德轻法一样不准确,或者说与事实完全相反,孔子正是一个文韬武略文武兼备的人才,从三个方面可以证明。   一、从孔子言论看,多次谈到教民于战:“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正面讲,教民即戎,“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从反面讲,不教而战是弃民。   二、从孔子的行动看,初任鲁国司寇,以“相礼”身份出使齐鲁夹谷之会,临行对鲁定公讲: “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必有文备。”幸好孔子文事武备,布置周详,不然,鲁定公难免遭受劫持胁迫之难。   三、从孔子的弟子看,冉有虽谨细退弱,经过孔门学习,可见其军事才能,尤其是子贡,虽未经兵事战阵,但游说诸侯,“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也足见其精通韬略,据此可知,孔子重文重德并非贱兵轻武。更不是“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未之学也”是推托之词,是贤者避言之举,不愿答,不屑答,不能答。不愿答是因为不屑答,是因为卫灵公倦于修德,穷兵黩武;不能答,推行仁道,天下和平乃孔子终身之任,岂能以武略相教,教其侵害他国子民,宁可屈身于卫,不可屈道于天下。   【原文】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在陈绝粮:孔子周游列国时,从陈国去蔡国的途中,因故被陈国人包围,断绝粮食七天。 病:重病。这里指饿得很厉害,以至病得爬不起来。?? 兴:兴起,这里指行走。?? 愠(yùn):恼怒,怨恨。?? 固穷:固守,安守穷困。指虽穷困依然坚守节操。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滥:泛滥。这里指胡作非为。   【语译】   孔子在陈国被困断绝了粮食,随从弟子们都饿得病倒了,不能起来行走。子路有一膛怨气地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然免不了有穷困的时候,但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坚持操守),不像小人,穷困了就胡作非为。”   【解读】   本章孔子谈在穷困面前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