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与回归,是为了再出发.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行与回归,是为了再出发

  叶辛          赖声川          孙冕   远行,是行动,也是思想,是迎接新时代的一种态度;回归,是理性或情感的去向,是对前方目标的一种表述,是我们终将抵达之所。不久前,在;广州中山大学,“拙见演讲”举办了题为“远行与回归”的演讲活动。本版经授权,对部分精彩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整理 本报记者 徐蓓 李乐为 摄   两种目光,关照今天中国的现实   叶辛 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我年轻的时候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贵州,在这之前我从未离开过上海,根本不知道庄稼是怎么长出来的。但是,随着1700万知青上山下乡、插队落户,让我感受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我插队的地方在贵州省修文县九昌人民;公社沙锅寨,处在三个县交界的大山里。它的名字之所以叫“沙锅寨”,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它的外形有点像一口倒扣的沙锅,另外一个说法是贵州话“最里面的地方”叫做沙锅,因此可以想象它的偏远。从上海到重庆的91、92次列车,有一站;叫做“九昌人民公社站”。从上海到九昌一共是2496公里,而从这个小小的火车站到沙锅寨还有十多里地。   当我跟一大帮上海知识青年来到这个山乡时,我发现这里的一切和上海是不一样的:住房是不一样,道路、山坡是不一样的,连种;的地和江南水乡也是不一样的。我自然而然地用上海小青年的城里人的眼光,自以为是地觉得,山乡的一切都是落后的、蛮荒的。但是,随着天天在山乡里和老乡一起生活,我的眼光慢慢有了变化,开始觉得这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也要生存,;他们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在干活,却总是达不到温饱的程度。由此,我开始思索这些农民的生存状态。   我慢慢有了转变。我也会像农民一样,看到下雨下久了就担心农地涝;如果晴天持久了,又害怕会干旱。收获的季节,我们分得142斤湿;稻谷,晒干之后就是100多斤,打成能吃的米,大概是80多斤,我和我妹妹一起吃,一个月差不多吃光。上海知识青年还可以依赖家里人寄一些粮票,或者有探亲的人给你带一些猪油和菜油过来,可一样分到这些粮食的农民吃不饱怎么办?就只能;吃家里屯的粮食,或者采些山里的野果和野菜。   后来我开始提笔写一些我生活的环境以及我周围发生的事,我有幸成了一名作家。很多年后我回到城市,我又开始用农村人的眼光看待都市。1990年,我刚刚调回上海的时候,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吃泡饭骑自行车看晚报》,说的是我对上海人的最初印象。这是我用农民的眼光来看待大上海。   这成了我的一个特点,用城里人的眼光看待偏远的山乡,用偏远山乡农民的眼光看待都市,当这两种眼光交织在一起,经常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冒出来。   上世纪90年代我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孽债》,借着5个来上海找父母的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上海。3年半之前我又写了长篇小说《客过厅》,写的是一群步入老年门槛的知识青年骑自行车回到自己插队的地方,发现如今的山;乡发生了巨变。   我目前在写的长篇小说叫做《问世间情》,关注的是农民工里的“临时夫妻”现象。如今,有2亿多农民进城务工,造成很多夫妻分居两地,他们中一方在城里打工,一方在农村照顾老人、带着孩子,但是,他们也有爱的需求;,也需要温暖,也需要生活得更好。尤其是走进城市的打工族们,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融入城市,因此形成了“临时夫妻”现象。这种关系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这样的群体,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将是不健全的,我;们的改革也是不彻底的。   总之,我的远行和回归不像有的人那样跑得很远,但是我的远行和回归更着眼于我的创作,使我的创作能用两种不同的目光来关照今天中国的现实。   我们走进了一个非常廉价的时代   赖声川 台湾著名;舞台剧、电视、电影导演   我认为,远行是一种回归。就像吉普赛人那样,喜欢哪儿就到哪儿,很自在。我们慢慢可能要脱离这样一种概念,就是远行久了必须要回去,当然这种感觉是很温暖的,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家的感觉。但是,我觉得;如果人生要更加突破的话,还是要把自己的视野放大一点,你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这反而是一种更超脱的概念。   前几年我写过一部戏,叫做《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是讲旅行的。这部戏中有一长段,讲到男主人公去欧洲转了一圈。;这个故事其实是我自己的故事。   有一年在旅行时,我看到很多让人震撼的教堂和美术馆,但真正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在佛罗伦萨的一座古桥上。我看到桥上有一个人在那里弹吉他,就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日落的时候,我又看到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小孩走上古桥,小孩一边哭,一边说肚子饿了。我突然生出一种很深的感触,不管旅行到哪里,不管觉得教堂和美术馆有多伟大,人们还是那样地活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长大、结婚、生孩子,然后再照顾孩子、带孩子长大。我们读了这么多书;,看了这么多东西,旅行到最后,远行了这么远,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