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学第三章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源地质学课件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 能源地质学 主讲人:杜振川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节 煤的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质 一、化学组成 1、工业分析 1)水分(M) 按存在状态 外在水分(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 内在水分(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 空气干燥基(mad) 化合水(煤中矿物质里以分子状态或离子形式存在的水分) 结晶水 收到基全水分Mt 第二节 煤的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质 一、化学组成 1、工业分析 1)水分(M) 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称为收到基全水分Mt,它是煤炭供销双方评定煤质优劣的指标之一。 在地质勘探工作中,一般是采用煤的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用空气干燥基水分Mad表示。 一、化学组成 1、工业分析 1)水分(M) 测定煤的全水分 :先以13 mm的煤样,进行空气干燥测出外在水分,然后将除去外水后的煤样破碎到粒度如于3mm,在105~110℃下干燥测出内在水分,由于全水分指的是原煤样的收到基全水分,因而必须先将空气干燥基内在水分换算成收到基内在水分后,才能与收到基外在水分相加得出全水分。 一、化学组成 1、工业分析 1)水分(M) 煤中的内在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呈规律性变化:从泥炭→褐煤→烟煤→年轻无烟煤,水分逐渐减少,而从年轻无烟煤→年老无烟煤,水分又增加 。 一、化学组成 1、工业分析 2)灰分(A) 煤的灰分是煤完全燃烧后剩下来的残渣。灰分产率反映了煤中矿物质的含量。 在评价煤质时,利用干燥基灰分产率Ad进行评定,即 Ad≤10%,称特低灰煤;Ad10%~15%,为低灰煤;Ad15%一25%,为中灰煤;Ad25%一40%,为富灰煤;Ad40%,为高灰煤。 一、化学组成 1、工业分析 3)挥发分(V) 挥发分产率是指煤中有机质热解产生的可挥发(液体和气体)产物的产出量。 测定煤的挥发分一般都以干燥无灰煤样为基准,用Vdaf表示 挥发分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的规律十分明显,如褐煤Vdaf 40%~55%,烟煤Vdaf 10%一50%,无烟煤Vdaf小于10% 一、化学组成 1、工业分析 4)固定碳(FC) 固定碳是指煤中有机质经高温分解的残留物除去灰分后的部分。因此,固定碳的含量从100%中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即可求得,用FC表示。 固定碳含量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增高,一般褐煤的固定碳含量FC≤60%,烟煤为50%一90%,无烟煤FC90% 一、化学组成 2、元素分析 煤中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五种元素组成。其中又以碳、氢、氧为主体,它们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 通过元素分析,可以了解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煤的分类,判断煤的合理用途,同时也为煤的加工利用提供必要的数据。 一、化学组成 2、元素分析 1)碳(C) 碳是煤中有机质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也是产热的重要元素。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煤中碳含量逐渐增加,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60%~77%,烟煤74%~92%,而无烟煤90%一98%。 2)氢(H) 氢和碳一样,也是煤中有机质的重要元素。但煤中氢含量比碳少得多。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氢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一、化学组成 2、元素分析 3)氧(O) 氧是煤中不可燃的元素,在煤的有机质中,它以各种官能团的形式存在。煤中氧含量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减少。 4)氮(N) 煤中氮的含量很少,仅占1%一3%,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 通常随煤化程度增高煤中氮含量略有减少,但规律不明显。 一、化学组成 2、元素分析 6)磷(P ) 磷是煤中有害成分。我国各地煤中磷含量较低,一般为0.001%一0.1%,最高不超过1% 此外,煤中尚有砷、氯、汞、硒、铍、氟等有害成分。当它们的含量高而又集中使用时,易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锗、镓、铀、钒、镍等也是煤中常见的伴生元素,这些元素的含量有时可达工业品位,因此可综合利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 第二节 煤的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质 二、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工艺性质 发热量 粘结性 化学反应性 热稳定性 焦油产率 透光率 可选性 二、煤的工艺性质 1、煤的 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是指单位重量的煤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全部热量,以符号Q表示。热量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