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3.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1.1误差和偏差 真值μ : 偏差: 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可以避免单次测量偏差相加时正负抵消,更重要的是大偏差能更显著的反映出来。 例: 3.1.2准确度和精密度 例: 准确度和精密度小结 3.1.3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3.1.4公差 3.1.5 误差的传递 1. 系统误差的传递⑴加减法 ⑶指数关系 ⑷对数关系 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 其误差传递关系为: 即: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的指数n倍。 若分析结果R与测量值A有下列关系: 其误差传递公式为: 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汇总 2.随机误差的传递公式 例3:设天平称量时的标准偏差 s = 0.10mg, 求称量试样时的标准偏差sm 。 解:试样质量m是两次称量(减量法)的差值,与标准偏差s 的传递结果sm 计算如下: 例4: 3.极值误差 极值误差公式 常用误差传递公式小结 1. 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2.随机误差的传递 误差传递的对数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参考书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2.1有效数字 3.2.2数字修约规则 3.2.3运算规则 常用仪器的有效数字 注意点: 3.2.2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3.2.3 运算规则 例如: 例:四则运算实例(酸碱滴定法测定碳酸钙含量) 3.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3.3.1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频数分布 2.正态分布 3.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3.1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 频数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 x ~ N(μ ,σ2 )曲线 2. 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x ~ N(0 ,1 )曲线 注:u 是以σ为单位来表示随机误差 x -μ 随机误差正态分布的概率P积分表(见57页表3-2) ——用一定区间的积分面积表示该范围内测量值出现的概率 从-∞~+∞,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总概率P为1 ,即 正态分布特点: 例:(类似例8) 已知某试样中Co的百分含量的标准值μ=1.75%,σ=0.10%,又已知测量时无系统误差。 求:分析 结果落在u=(1.75±0.15)% 范围内的概率。 解: 2.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⑴ t 分布曲线 几个概念: 表3-3 ta,f值表(双边) (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例: 3.4 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法 3.4.1. t检验法(系统误差检验) 1.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 —已知真值的t 检验 (准确度显著性检验) 例11 (p63) 解 n=9, f =9-1= 8, 2.两组样本平均值的比较——未知真值的t检验 (系统误差显著性检验) 3.4.2. F检验法——方差检验 (精密度显著性检验) 统计量 F 的定义: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 表3-4 置信度95℅时F值(单边) 例13(p65) 例14 (p65-66) 3.5 可疑值的取舍 3.5.1. 4 法 少量实验数据时: δ= , σ≈ s 即 偏差>4 的个别测定值可以舍去。 用4 法判断异常值的取舍时,首先求出除异常值xn外的其余数据的平均值 和平均偏差 ,然后将异常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 如:│xn- │>4 ,则将可疑值xn舍去,否则保留。 当4 法与其他检验法矛盾时,以其他法则为准。 例15 3.5.2 格鲁布斯(Grubbs)法 表3-5 Tα,n值表 例16 解: 平均值 =1.31, s=0.066 3.5.3 Q检验法 表3-6及例17 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 检验方法小结 1. 方法特点: t 检验——检验方法的系统误差 F 检验——检验方法的随机误差 G或Q检验——可疑值的取舍 (检验操作的过失误差) 2. 检验顺序: G或Q检验 → F 检验 → t检验 3.6回归分析法 3.6.1一元回归方程及回归直线 相关系数: 3.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3章 学习要求与习题 1.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的特点及消除方法。 2.明确精密度与准确度概念与两者的关系 3.掌握有效数字修约及其运算规则 4. 熟悉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和Q与t和F等检验法的特点及作用。 5.了解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及相关系数的物理意义 (3-36) 按照置信度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开(BJ)-公共危机管理(本)-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学习资料.docx VIP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Unit 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数字描红1到10田字格字帖A4纸可直接打印.doc VIP
- [医院保洁服务方案] 医院保洁方案范本.pdf VIP
- Oerlikon Metco热喷涂技术简介.pdf
- 认知过程注意篇.pptx VIP
- 奥林巴斯E-PL7使用说明书.docx
- 国开(BJ)-公共危机管理(本)-第五次形成性考核-学习资料.docx VIP
- 有机茶园的生产与管理有机茶园施肥技术有机茶园的生产与管理有机茶园施肥技术.ppt VIP
- 认知心理学-注意过程.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