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激发态的光物理过程 激发态的分子除了与其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能量损失外,还有可能就是本身分子不发生化学变化,通过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返回而失去能量,此过程就是光物理过程。 这种物理过程一般有三种形式: 辐射去活化、非辐射去活化和振动阶式消失 * 辐射去活化 有两种类型的辐射去活化: 观察荧光和磷光是鉴别分子处于何种激发态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②磷光(hvp):由激发叁线态发射产生,如T1→S0, 它是一个对称禁阻的过程,常常出现在波长较长的区域,磷光辐射过程相当慢,比较难以观察到。 ①荧光(hvf):由激发单线态发射产生, 如S1→S0,它是一个自旋允许的过程,很容易观察到。 * 非辐射去活化 非辐射去活化意味着在此过程中没有可观察到的辐射现象产生,一般也有两种类型: ②系间窜越(ISC): 一个激发状态向另一个具有不同多重性的激发状态的转化,如S1→T1,这不是一个等能过程,能量会略有损失,但不体现任何辐射。 ①内部转化(IC): 一个激发状态向具有同样多重性的另一个激发状态转化,如S2→S1,这是一个能量相等的过程。 * 振动阶式消失 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发生碰撞而引起的能量传递损失,也称振动阶式消失(VC),又称振动驰豫,它比包括电子跃迁的分子内过程快几个数量级,一般电子状态变化的大多数去活化过程发生于低振动能级。 * Jablonsky diagram representing the most important photophysical process * Diagram showing that a molecule can occupy only discrete energy level * 荧光、磷光的区别 典型寿命: ?S = 10-6 ~ 10-9s; ?T = 10-3 ~ 10 s 因分子热运动、杂质干扰及发光分子与溶剂的作用,多数有机分子在室温下看不见磷光。需低温、惰性溶剂。 * 延迟荧光(delayed fl) b) T1—T1猝灭机理: T1 + T1 ? S1 + S0; S1 ? S0 + hu (fl) 2)特点:寿命延长,与磷光寿命相当;强度弱。 1)机理: a) 反ISC机理: * 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仪 * 荧光工作光路 * * Emission-excitation matrix spectrum (3D spectrum) * 发射谱与吸收谱的对称性 a. 气相样品容易观察到镜像对称关系,液相样品0-0带不重合,甚至精细能带消失、对称性降低。 b. 镜像关系说明S1态的亚能级间隔与S0态的亚能级间隔相同,S1态的电子分布与S0态的电子分布相同。 * 发射谱 与 吸收谱 的对称性-图示(1) The mirror image rule: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right is a mirror image of the emission spectrum left. * 发射谱 与 吸收谱 的对称性-图示(2) * 影响分子荧光性质的因素 1)结构: a.大共轭体系,荧光量子效率高,某些稠环芳烃荧光量子效率 低,可能因?isc较大; b. 以Cl, Br, I等重原子取代芳环上的H原子,?f ?,?isc?; c. 芳环引入C=O等生色团,?f ?(苯?f =0.2, 二苯甲酮?f =0.00) d. 分子柔性?,kisc?,?f ?。 Toluene ?f =0.14, kisc ~ 107 s-1; N-butylbenzene ?f =0.032, kisc ~ 108 s-1; 2) 环境因素 浓度效应:浓度过大,荧光自猝灭严重,一般A0.2, 浓度为10-5~10-6 M时,F ~ c 成线性; b. 温度:T?,kic?,?f ?。 * 脉冲激发-荧光衰减图 * logF vs t * * * * * * * * * * * * * * * 2) 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 ???* 跃迁 非共轭烯、炔化合物 ???* 跃迁在近紫外区无吸收。 例:CH2=CH2 ?max= 165nm HC≡CH ?max= 173nm 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移向长波方向 ?* ?1 ? ?2 ?*4 ?*3 电子能级 乙烯 丁二烯 * 共轭体系增加 随共轭体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监理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计划.doc VIP
- 清理河道施工合同协议.docx VIP
- 骨科与康复科MDT 团队.docx VIP
- 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BS ISO-IEC 38500-202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overnance of IT for the organization 信息技术ーー组织的信息技术治理.pdf
- 妇产科半年工作总结.pptx
- 杭剧的现状及传承发展对策.docx VIP
- 妇产科火灾演练应急预案和脚本.docx VIP
- TCL 滚筒洗衣机G100V200-HD1使用说明书.pdf
- 川崎机器人培训(厂家内部资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