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微生物学入门(讲义)
《微生物学》讲稿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学基本概念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二、微生物的特征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物界 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植物界 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三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2、五界系统3、三界(域)系统Linneaus)的“双名法”。其学名由二部分所组成,前面为属名,字首字母要大写,后面是种名,字首字母要小写。通常属名是拉丁字的名词,用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种名是一个拉丁字的形容词,用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但有时需添加人名或地名来表示菌的名称。命名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采用林奈氏双名法。 名 缩 写 中文名称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S. aureus
E. 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Psendomonas aeruginosa P. aeruginosa 铜绿假单胞菌 Salmonella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鼠伤寒沙门菌 Bacillus subtilis B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 Salmonella sp. Salmonella spp. 沙门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 cerevisiae酿酒酵母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史
一、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期)
二、观察期
列文虎克(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1676年自制单式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
三、奠基期(1857年~1897年)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否定了生命的“自然发生说”;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首次提出了需氧发酵、厌氧发酵的概念;
③ 研究了蚕病、禽病、兽病、人病致病原因,制备了最早的(鸡)霍乱、(牛、羊)炭疽、狂犬病等疫苗。
④ 发明了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低温维持法(LTLT):62~65℃,保持30分钟。(HTST):75~90℃,保温15~16秒
2、罗伯特.柯赫(Koch,1843--1910)
①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建立了细菌纯培养方法,使得微生物分离纯化工作简便易行;
②创立了细菌染色法、显微摄影法、动物实验感染法;
提出了“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菌纯培养。
③研究了多种致病微生物,尤其是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ulosis),获得1905年诺贝尔奖。
3、其他
1892 伊凡诺夫斯基 首次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TMV)
1928 Griffith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1929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1935 Stanley TMV结晶
1944 Waksman 发现了链霉素
1944 Avery等证实转化过程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并对其机理的研究导致DNA是遗传物质的确证;外源遗传质导入各种细胞的基因重组技术的建立;
五、成熟期(1953 ~迄今)
1953年,J.D.Watson、F.H.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标志着整个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时代。
① 微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或支柱;
② 分子生物学促进了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伍连德(1879~1960)是最早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的中国学者,他在1910~1921年间用近代微生物学知识对鼠疫和霍乱病原的探索和防治,并在中国最早建立了卫生防疫机构,培养了第一支预防鼠疫的专业队伍,在当时,这项工作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医学微生物学有了较多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在湘雅医学院和协和医学院的进行的,涌现了我国第一批医学微生物学家,如余贺、汤飞凡、谢少文、魏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信息技术会考上机题算法模块0806-1301.doc
- 福建信息技术会考上机题网络模块0806-1301.doc
- 福建信息技术会考上机题数据库模块0806-1301.doc
- 福建省200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学科考试大纲信息技术.doc
- 福建省三明地区五校联考期中高二试卷(物理).doc
- 福建省南平市2013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
- 福建省南平市201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理综).doc
- 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题_数学理_(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2013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
- 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数理化网].doc
最近下载
- 24点题目(200题)与答案种数.docx VIP
- 本特勒电动汽车平台电池包技术--本特勒BENTELER.pdf VIP
- 中国金融移动支付 远程支付应用 第4部分:文件数据格式规范.pdf VIP
-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pdf VIP
-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docx VIP
- 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完整版2024.pdf VIP
- 2024年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趣味知识竞赛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docx VIP
- 石油科技成果间接经济效益计算方法.ppt VIP
- 生菜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pdf
-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