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公式汇总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1)Ed<1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2)Ed>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3)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ij=
(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1)Es1,供给富有弹性(2)Es1,供给缺乏弹性(3)Es=1,供给单位弹性(4)Es=0,供给无弹性5)Es=∞,供给完全有弹性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
2、边际效用: MU=
3、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个单位。加符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
4、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公式为: 。可以支配的收入金额是m,两种商品消费数量为X1、 X2,两种商品价格为P1、P2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基本形式为: ---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L---表示劳动量。
2、平均产量(AP) 总产量(TP)
3、短期成本函数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C=b+f(q) f(q)长期成本函数固定成本C=f(q)平均成本5、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C MC(边际成本)
ATC(平均总成本)
’
AFC(平均固定成本)
Q
商品边际替代率:如果用MRS表示商品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当商品数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上述公式可以表示为: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总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R代表总收益,P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代表销售量,则有: R=P·Q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即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以AR代表平均收益,则有: AR=R/QP·Q/Q=P(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P·Q)/ △Q=P(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其中: C―――――消费;I―――――投资; G―――――政府购买; (X-M)―――净出口 ;
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I=S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其中,I---投资 S---储蓄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I=S+(T-G) 其中, I---投资 S---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 T---政府税收 G---政府购买 T-G---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介绍.doc
- 计算机导论修订第二版课后练习答案介绍.doc
- 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其答案介绍.doc
- 落实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介绍.doc
- 计算机二级C语言上机题库100套(最新版)介绍.doc
- 落实好“八项规定”、介绍.doc
- 驴和狗寓言写作指导介绍.doc
- 计算机二级Office选择题介绍.doc
- 计算机高职单招高考模拟试卷介绍.doc
- 旅游法试题(120题)介绍.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