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PA分析手法
DPA 分 析 手 法
一.目的:
1.維持晶片元件產品之製程品質,以其達到事前預防及改善目地。
二.適用範圍/權責:
1. 燒結後半成品/責任單位:IPQC。
2. 電鍍後成品/責任單位:FQC。
3. FA樣品/責任單位:QA/FA組。
三. 參考資料:DPA剖面分析檢驗標準
四. 定義:DPA:Destructive Physical Analysis
五. 內容:
1. 使用材料:
1.1 壓克力粉:South Bay tech 公司之”Fast cure Acrylic ”或同等規格品。
1.2 硬化劑溶劑:South Bay tech 公司之” Acrylic Liguic”或同等規格品。
2.作業分解:
2.1 動作流程分為:〔樣品準備〕、〔研磨〕、〔拋光〕。
3.動作說明:
3.1 樣品準備:
3.1.1 撕下適當長度之雙面膠帶粘貼於樣品裝載容器蓋上數排。
3.1.2 把所取之樣本依分析之需求(1.X 軸方向 即晶粒寬厚面向下﹐
2.Y 軸方向 即長寬面向下)將晶粒以鑷子一粒粒黏貼於膠帶上排列整齊, 需有間距及記號。
3.1.3 將空的樣品裝載容器平的一端以反蓋方式套入容器蓋中。
3.1.4 以標準杓取壓克力粉末放入紙杯中再將硬化劑液體(約1:2比例),倒入紙杯 中並攪拌均勻約15秒鐘左右。
3.1.5 將紙杯中液體倒入裝載容器內(為了避免產生氣泡﹐最好先在桌面振蕩裝載容器3~5下)﹐ 約20~30分鐘靜置後當壓克力由液體變成固態後,即將半透明壓克力取出。
3.1.6 清除裝載容器殘屑並收拾台面以保持清潔。
3.2 研磨:
3.2.1 在研磨盤上放置適當之砂紙(研磨由#180→#320→#600→#1200→#1500→#2000 先粗後細) 打開水源放置於欲研磨區域。
3.2.2 研磨時先將試件周緣磨圓使之無銳角(防止傷害人員手指), 再將正反兩面及側面磨平, 再依先粗後細原則將正面逐漸磨細表面。
3.2.3 研磨方式﹕每道砂紙研磨時要不斷將樣本旋轉90?,同一方向研磨﹐將
刮痕有效去除。
3.2.4 磨細過程施力須保持平均, 微用力, 並注意表面殘留之刮痕痕跡(必要時以顯微鏡觀察)務必在拋光前消除此痕跡。
3.3 拋光:
3.3.1 研磨後試件再進行拋光,使用拋光布或鑽石膏塗在試件表面上進行拋光(使用不同液膏必須配合不同拋光盤), 且換規格必須先以清水清洗試件表面, 拋光進行中必須不時以潤滑液加以潤滑, 直至拋光到試件表面平滑光亮。
4 注意事項:
4.1 研磨時初學人員可以貼上護指繃帶防止手指受傷。
4.2 配硬化劑, 要置於通風良好之環境中。
4.3 注日硬化劑於試樣容器須注意勿使產生氣泡。
4.4 拋光時要與拋光盤旋轉方向相反﹐即逆時針。
六. 以上動作完畢后即可在金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見下頁金相顯微鏡組簡易操作)
金 相 顯 微 鏡 組 簡 易 操 作
一. 開機作業
1.Transformer (TGH)開關(圖-I)扳至ON位置,漸近方式轉動(順時針為增量)Voltage Adjustonent
Knob(圖-G)依實物狀態調電燈亮度。
2. 利用Half-mirror Selector Knob(圖-K)依使用者所需選擇明區(bright field)(向右)或暗區(dark field)
(向左)。
3. 將被觀察物置於長方型金屬載板上,再以左側彎型夾固定。
4. 以位移轉鈕(圖-F)(X軸向:下鈕順時針基座向左移Y軸向:上鈕順時針基座向后移)轉動試片(被觀
察物)至光源下以利觀察。
5. 轉動粗節輪(圖-E)(即外圈)右手順時針基座即上升,待看到粗略影像時,再利用細調輪(圖-D)
(即內圈)調整焦距直至清晰影像出現為止。
6. 依所需倍率(目鏡固定為10倍,物鏡則有5倍至100倍)轉動物鏡盤座(圖-J)時針依序為5倍至
100倍)。
7. 自動照相機
7.1 將電源控制器(圖-A)打開(ON)此時(圖-B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