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做好的志愿者
谭建光著
人民出版社
2011年
谨以本书向中华志愿者协会成立献礼!
谨以本书向联合国“国际志愿者年”十周年献礼!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男,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专家。担任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委员会专业总督导,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荣获社会荣誉包括“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贡献奖”、“中国社区志愿服务贡献奖”、“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奖”。出版《志愿中国:亲历与思考》(独著)、《中国农村志愿服务发展报告》(主编)、《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第二主编)、《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第一主编)等十多本志愿服务书籍。多年来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邀请,在国际国内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为国家和省市志愿机构提供培训授课,为特色志愿团队和社区(农村)志愿服务站提供咨询指导,成为中国志愿服务研究和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目 录
第一篇:选择拥有志愿服务的生活
1、志愿服务是人生的另一种体验
2、帮助他人——让自己的生活更温馨
3、服务社会——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
4、要挣钱,要享乐,还要活得有意义
5、你帮我,我帮你,和睦相处更安全
6、追求美好的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力
第二篇:选择你合适的志愿服务方式
1、人不是万能的,做志愿者不需要面面俱到
2、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志愿服务方式
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志愿服务方式
4、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志愿服务方式
5、每一种方式都能够富有新意和吸引力
6、让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技巧
第三篇:选择你喜欢的志愿服务团队
1、志愿团队能够带给你亲切和愉悦
2、多了解不同志愿服务团队的特点
3、挑选关心和尊重志愿者的团队
4、挑选激励志愿者创新的团队
5、挑选敢于为志愿者承担责任的团队
6、我们都需要志愿者的“幸福家园”
第四篇:参加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1、志愿服务就是要真正帮助社会和他人
2、多花时间和精力了解社会人群的需求
3、以一变多——让单调的服务逐渐丰富
4、以旧变新——让熟悉的服务增添新意
5、将“形式化”的服务做得有实际效益
6、你也可以策划和设计志愿服务项目
第五篇:参加有益的志愿服务培训
1、做志愿者也需要专业素质
2、通过听课学习志愿服务理论与知识
3、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掌握服务技巧
4、拓展训练能够提高志愿者应变能力
5、好的培训对志愿者人生也有启迪
6、对志愿者最好的奖励是学习和成长
第六篇:参加有魅力的志愿文化传播
1、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时尚
2、可亲又可爱,才能够持久吸引人
3、学做会讲故事的志愿者
4、学做会写博客的志愿者
5、学做会策划和设计的志愿者
6、从点点滴滴开始传播志愿文化
第七篇:做带给他人快乐的志愿者
1、生活有了志愿者,快乐带给你我他
2、在志愿团队交往中的大方友好
3、与服务对象交往要热情与宽容
4、职业工作交往中的理性与活泼
5、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亲和与谅解
6、世界处处都需要志愿者的微笑
第八篇:做善于聚集资源的志愿者
1、做志愿服务,需要爱心也需要资源
2、从小事做起,赢得社会关注和支持
3、媒体的宣传能够带来社会资源
4、要让支持者获得自豪感与成功感
5、通过反馈和评估赢得支持者的信赖
6、志愿者要善于营造社会支持网络
第九篇:做帮助组织提升的志愿者
1、平凡的志愿者也有多方面的潜能
2、一个好志愿者就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
3、做骨干要示范带头,还要善于传授经验
4、善于协调组织成员,提升服务活动水平
5、志愿者领袖并不神秘,激励人是关键
6、实现愿景,需要每一个志愿者共同努力
第一篇:选择拥有志愿服务的生活
欧美国家的志愿服务有两百多年历史,上个世纪初进入中国,从上海女青年基督教会的服务开始,引起不少慈善社团、公益社团、青少年社团学习和模仿。解放后,“志愿服务”作为具有西方色彩、宗教背景的概念一度从社会上消隐,但是在党和国家倡导下的“学雷锋运动”其实也是致力服务社会人群,具有相似功能。改革开放以后,广州、天津、深圳等地区率先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志愿服务,出现“志愿者”(义工);经过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民政部的倡导和推动,逐渐形成热潮。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让“志愿者”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让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如今,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市民还是农民工、农民,都渴望了解志愿服务,希望参与志愿服务,希望拥有志愿时尚的生活方式。我们认为,当志愿服务从“英雄壮举”、“高尚任务”转变成为“日常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