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拟行路难导学案

《拟行路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学习难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堂六环节】 一、“导”————复习导入(3分钟) 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实行“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庶族等级特别森严,广大庶族寒士很难跻身到上流行列,所以很多庶族学子心情郁闷,鲍照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拟行路难》(其四),看看这些庶族寒士的心态。 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1、鲍照的生平(知人)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2、背景简介(论世)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 3、知识链接: 门阀制度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二、“思”————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时间不少于12分钟) ?1、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 ????②?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③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表述连贯通顺 2、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认为本诗最重要的两个字是什么?为什么? ?②这首诗体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基调怎样? ?③第1、2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④结合写作背景,说说第三四句中的“命” 指什么?从诗的第三司四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⑤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⑥第七八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感情? 三、“议”————学生起立讨论。小组集体商议以上学习的内容,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思结果核对、复述、更正、补充以上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讨论与以上学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知识。(8分钟) 四、“展”————学生激情展示,要求迅速,清晰,规范,大声。小组代表或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展示。通过展示,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盲点,在更多的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8分钟) 五、“评”————教师点评。教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精讲,点评共性问题,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延伸,进行总结。(6分钟) 六、“检”————课堂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应用题能力。(3分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举杯断绝 吞声踯躅 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倾泻 劲健 寄寓 B.斟酌 悲愤 徘徊 C.自宽 精练 华丽 D.慷概 歌谣 风骨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