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能完井综述
摘要:
智能完井作为一种年轻的完井技术,是技术上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对过去宝贵的完井理论和经验的荟萃和继承。本文从智能完井理念入手,调研总结了国内外的智能完井技术。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智能完井系统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特别地,为我国的智能完井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引言:
智能完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油藏管理。在避免由不同地层压力导致窜流这一情况下,智能完井能够在一个井眼内独立控制多个储层的开采量,使一口井同时独立开采多个油层成为可能。智能完井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节省物理修井时间。在多油层、多分支井的开采后期,由于某个油层(井眼)的含水率升高而导致整个井的产量下降。而智能完井则是通过远程控制关闭或节流含水率较高的油层(井眼),更加方便快捷地重新分配各油层(井眼)的产量,避免了针对该水层的修井作业???尤其是在滩海和深海平台上,由于作业时间限制和修井费用昂贵,更能体现出智能完井系统的优越性。
1 智能完井系统的概念
智能完井技术其实质是油藏监测和控制技术,主要是为了控制气、水和油窜。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智能完井技术已经能够提供连续监测井下动态。适用于海底油井智能完井技术,高度非均质油藏井、深水井、多分支井、多储混合井的横向延伸井下油水分离及处理,它集井下监测,层段流体控制和智能化的油藏管理技术为一体。
2 智能完井技术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智能完井技术通常只限于对采油树和油嘴附近的地面传感器进行远程监控、对地下安全阀进行远程液压控制、对采油树阀门进行液压或电动液压控制。最初利用计算机辅助生产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对采油树附近的油嘴进行远程控制,实现气举井生产优化;二是抽油机井进行监控。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成功运用以及各种永久性置入传感器可靠性的提高,经营者开始考虑对井筒流体进行直接控制,以便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这就要求设计出一种能提供检测和控制功能的高水平智能系统。
在初期阶段,智能完井井下液流控制装置是基于常规的电缆起下滑套阀的工作机理而设计的。这种阀的构造设计具备了井下开关和变位节流功能,这些功能一般均采用液压、电力或电动液压激活系统来完成,而后进行的新技术开发工作促成了具有抗冲蚀功能节流装置的问世,并且其结构可耐高的压差,除此之外,还开发了基于常规井下安全阀技术研究的其他装置,以及可用于井下生产管柱开关的球阀等[21]。
在90年代后期,bakerhughes、schlumberger、ABB和Roxar等几家公司都开发了对井下进行监控的智能完井技术。1997年BakeroilTools和schlumberger公司联合开发了电子智能流量控制系统,称为“InCharge”。BakeroilTools还单独在Baker自己的CM滑套的基础上研制了一个水力操作系统,称为“InForce”。这两种系统于1999年和2000年在巴西的Roncador油田和挪威的Snohe油田得到了现场应用。
目前有三种智能完井系统:全电子智能元件系统、光纤传感器的水力系统和具有电子永久性井下参数测量仪的水力系统。全电子智能完井系统采用电子传感器,结合电动滑套开关,每个滑套开关或智能生产调节器都采用一种无级可调油嘴,连接到电动机和井下参数测量仪上。而井下的动力电和数字信息传输都是通过用环氧树脂充填的绞织双线接头提供给智能生产调节器的。为了精确控制流量,在选好了智能生产调节器之后,由井下电动马达驱动调节阀,可以使调节阀的位置开启到任意角度,实现井下流量的无级调节。而后面两种水力控制的智能完井系统依靠电子和液压传感器驱动井下滑套开关,每个水力操作滑套由地面的两条水力管道驱动,靠滑套依靠压力响应打开或关闭,水力滑套开关则由地面的两个水力管线控制。地面控制器可控制滑套,遥控操作井下开关,还可控制油嘴和水嘴。其中,由于光纤传感器具有分布式测量能力,可以测量被测量空间的空间分布,给出剖面信息,所以光纤传感器的水力系统能够让传感器更准确地进行井下各种参数的采集和监测,并且它可单独地采用水力滑套实现分层开采,使其互不干涉。
3 智能完井国内外发展现状
3.1 国外现状
BakerHughes、Schlumberger、ABB和Roxar等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发了对井下进行监控的智能完井技术。这些技术得到了很多的现场应用,随着科技的逐渐进步,认识的不断加深,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产品推出。例如SmartWell、InCharge、InForce、Scrams、Weatherford的光纤技术和TAM公司的穿线式自膨胀封隔器技术等。
自1997年8月世界第一口智能井在北海snorre油田成功安装以来,国外对智能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且多为石油公司与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研究,研发出了一系列装置、软件与系统。
测量系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