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参考课件4.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路说的是国家天下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要有文化基础,要有学问修养,不是那么简单。而子路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谦让,自认为很行了,所以我才笑他。至于他说的那个对国家的理想并没有错,我只是笑他太自满、太轻率。 哂笑子路 肯定冉有 方圆六七十,或者五六十里,也算是诸侯国了。 欣赏公西华 宗庙,会盟都是诸侯国的大事,做小司仪是实现礼的表现。治国应该从礼开始。 探究一:曾皙是的“志”是什么? 这幅“暮春咏归图”,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体现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无拘无束,自由快乐,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 孔子为何唯独对曾皙的想法深表赞同? 1.曾点描绘了一幅安详自得的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 2.曾皙主张恬退避世,暗合了孔子当时欲隐居出世的心态;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曾点志趣高远,胸襟悠然,较之另三个弟子驰心务政已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4.孔子不从政而行文教,为政只能治一世之昌,而文教则能德泽千秋,奠万世之基。 本文中4位弟子个性鲜明,抱负满腔。我们在座的同学,定有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一样个性思想的人。 今天的你欣赏其中的那一个人?请简述你的理由。 理由内容包括: 1、立足文本,陈述欣赏点。 2、联系实际,陈述欣赏的原因 《沂水春风》留给你的是什么? 一句“率尔而对”让子路背上了“鲁莽草率”的名声。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并且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儒家行事的准则。由于后世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宣扬,这些理论就渐渐成了人们行事的信条,它既培养出了中国的“谦虚”美德,也造成了中国人的一大弱点——不敢提出创见,尤其使青年人“少年老成”,不敢直言大志,不敢直抒胸臆。 谦虚的确是一种美德,可难道仅仅是在别人面前凡事都说“我不行”、“我才能有限”吗? 谦虚,应该是对自己正确的估计,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我们可以设想:要是当年的毛遂说话也是那么“让”,也许赵国就会早几十年被灭掉,但毛遂并没有害怕被人斥为“不让”,而是大胆自荐。终于,使他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 在当今社会,竞争尤为激烈,人们就必须具有冲破旧框框的勇敢精神,要敢于像子路那样大胆地言志、献才。尤其是青年人,应该像子路那样,不怕别人“哂”,要敢于把自己的志向讲出来,让社会了解才能,挑选自己! 何怕他人“哂”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 复习检查 一、注音 俟( )????? 莫( ) 甫( )???? 哂( )????? 铿( ) 乘( )??? 喟( )???? 沂( ) 雩( ) 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1、子路率尔而对曰 2、鼓瑟希,铿尔 3、尔何如? 赞同,同意 句末语气助词,吗 如果 或者 至于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你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二、一词多义 三、词类活用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端 ,章甫:都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四、指出下列句式结构 1、不吾知也 。 ??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即何以应为“以何” 状语后置,即以师旅加之。 * * * * * * * * * * * 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赞美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亚氏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季羡林先生在北大 豁达的启功先生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