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许国旺)张强解说.doc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绪论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基因功能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组学”研究,包括研究转录过程的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proteomics)(metabolomicsmetabonomics)1-1)/)。2005年6月在日本召开了第一届代谢组学学会的国际会议(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Metabolomics Society)。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6 年和 2007 年分别在美国和英国召开了第二届、第三届代谢组学学会的国际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加速了代谢组学的发展。 国内在这一领域也紧跟国际前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2001年学科 规划时就将代谢组学列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重要方向予以支持。自 2003年较全面地介绍代谢组学的综述发表后[14],又陆续有许多综述性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以及在医药、疾病、植物学等诸多方面的应用[15~18]。2003 年9月,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在上海召开了 “植物、微生物的代谢组学、代谢工程”学术 研讨会。2004年10月10~11日在上海威斯汀大饭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 所和美国Waters公司合作举办的代谢组学高层研讨会及技术报告会隆重举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Jeremy Nicholson教授受邀首次访问中国。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进一步拉近了中国代谢组学与国际的距离,也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美国Waters公司“代谢组学联合实验室”的正式运行。2004年11月,中国科学院启 动了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植物、微生物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2004年12月18日, 天津药物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共同主办的“代谢物组学与药物研究高层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举行,就“代谢物组学与重大疾病药物治疗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2005年4月5~6日,Waters公司首届制药技术论坛在上海虹桥宾馆召开, Jeremy Nicholson教授和许国旺研究员等做了关于代谢组学、新药发现和研究等方面的报告,探寻代谢组学脉动对制药业的深层影响及其对中草药开发方向的揭示[19]。在这期间,国内众多科研机构也纷纷加入代谢组学研究的行列。2005年,许国旺受Springer Link邀请,正式成为Metabolomics杂志编委。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学论坛 (DICP SYMPOSIUM)专项基金”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别在 2005年4月和2006年9月组织了“现代分离/分析化学和代谢组学”和“分析生物化学和中医药代谢组学”科学论坛,邀请了数十位来自英国、美国、德国、荷兰、日本、 比利时、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参加。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配合下,2006年9月13~14日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了为期2天的主题为“医学代谢组学”的第284次香山科学会议,国内数家相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国外多个从事代谢组学研究的团体近5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等主办的2007年“环渤海医药发展前沿论坛”暨“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调研汇报会于2007年12月21~22日在天津举行,在刘昌孝、张伯礼和杨胜利三位院士的组织下,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部分优势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 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 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的专家就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生物信息学、中药安全性、中药资源和质量、中药方剂作用机制和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等报告最新的研究进展。所有这些学术研讨会,一方面提供了与国内外一流科学家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国的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和加强。 代谢组学在各国的科研战略上得到了重视 美国Global Information Inc. 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2~2007年代谢组学技术 工业的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46%[20]。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在其中长期发展规划 (NIH Roadmap)中[21],设立代谢组学专题,提出了要建立专门收集小分子信息并从事高通量筛选的研究中心,发展代谢组学技术平台,更快、更多地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的构想。其下属的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ral Medical Sciences已在2003年批给加州大学3500万美元的一个5年计划做鼠巨噬细胞的类脂组学(lipidomics)研究。与此类似,日本政府也专门设立了“Construction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