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柱与四肢、神经反射检查 要求 1、熟悉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 2、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一、脊柱 组成:颈椎7、胸12、腰5、尾4 功能:支持体重,维持姿势,躯体活动 病变:疼痛、姿势、形态异常、 活动受限 检查:弯曲度、畸形、活动、压痛 叩击痛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 四肢(four Limbs )及关节(articulus)的检查常运用视诊与触诊,两者相互配合。 观察四肢及其关节的形态,肢体位置、活动度或运动情况等。 四肢 8. 水肿:全身性水肿时双侧下肢水肿较上肢明显,常为 压陷性水肿。 双下肢非压陷水肿:甲低。 单或双下肢非压陷水肿:丝虫病---橡皮腿 单侧肢体水肿多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栓性静脉炎。 关节 关节(articulus)是骨骼的间接连接。 关节的组成 关节面 关节软骨 关节囊 关节腔—少量滑液,利于两骨骼间的活动 及各种不同范围的运动功能。 关节 关节有病变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肿大变形、功能障碍,触之有波动感,提示关节腔积液。膝关节腔积液时浮髌试验阳性。 (一)关节形态异常 指关节形态异常 1.梭形肿胀:近端指间关节,见于RA 2. 爪形手:手指关节呈鸟爪样变形,见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 3.结节(heberden) :远端指间关节可扪及坚硬增生,见于OA。 (一)关节形态异常 膝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积液征,见于RA 、OA、外伤和结核。 拇趾、跖趾关节:红、肿、痛及痛风石,见于痛风性关节炎(Gout),中年男性多见。 双膝关节肿胀 左足痛风性关节炎 双手痛风石 神经反射检查 反射(reflex)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反射弧中任何一部分有病变,都可使反射活动受到影响(减弱或消失)。 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控制,当锥体束以上有病变时,反射活动失去抑制,因而出现反射亢进。临床上根据刺激的部位,将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浅反射 1. 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 方法: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 反应: 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刺激一侧角膜→对侧出现眼睑闭合反应→间接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 反射弧: 三叉神经眼支→脑桥→面神经核→眼轮匝肌作出反应 意义: ★ 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 → 三叉神经 病变(传入障碍) ★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 → 见于患侧 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 角膜反射完全消失 → 深昏迷病人。 浅反射 2. 腹壁反射 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腹壁放松,然后用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 反应: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腹壁反射 意义: 上部腹壁反射消失 → 病损定位于胸髓7~8节 中部腹壁反射消失 → 病损定位于胸髓9~10节 下部腹壁反射消失 → 病损定位于胸髓11~12节 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 → 见于昏迷或急腹症、 肥胖、老年人,经产妇。 一侧腹壁反射消失 → 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腹壁反射 浅反射 3. 提睾反射: 方法:用钝头竹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 上方皮肤。 反应: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意义: 双侧反射消失 → 腰髓1~ 2节病损。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 → 锥体束损害、老年人及局部病变(腹股沟疝 、阴囊水肿、睾丸炎)。 浅反射 4.跖反射: 方法: 病人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病人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側。 阳性反应: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 意义: 骶髓 1—2节。 深反射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 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故称深部反射。 反射程度: (0)反射消失 (1+)反射减弱:反射存在,但无相应关节活动 (2+)反射正常:肌肉收缩并导致关节活动 (3+)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者病理状况 (4+)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 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 方法: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以叩诊锤叩击拇指 反应: 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意义: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深反射 2. 肱三头肌反射 (triceps reflex) : 方法: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