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寡头市场 第一节 伯川德模型 第二节 古诺模型 第三节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第一节 伯川德模型 假定: (1)某产品市场上仅有两家企业,高进入壁垒阻止了其他企业进入; (2)两家企业生产同质性产品; (3)面临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p=a-bQ和不变的边际成本c1=c2=c,固定成本为0; (4)每一家企业都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数量,分别为q1和q2,q1+q2=Q; (5)两家企业同时进入市场并分割市场份额,仅在一个时期就价格制定进行博弈,每方在做决策时,假定对方的价格为既定,各自目标为利润最大化。 由假定得到的推论: 1.因为双寡头垄断企业的产品完全替代,所以两个企业中定价低者将获得所有需求;双方定价相同,则各获得市场份额的一半。 2.企业1的定价取决于对企业2的猜测,反之亦然。 3.企业的最佳定价策略可以描述为一个分段函数: (以企业1为例,企业2为对称) 1)企业1预计企业2定价高于垄断定价: 2)企业1预计企业2定价低于垄断定价但高于边际成本: 3)企业1预计企业2定价低于边际成本: 这一定价过程是企业1对企业2选择的最优反应, 我们可以用反应函数P1*(P2)来表示。分为三个区间 1) P2MC 2) MCP2PM 3) P2PM 企业2与企业1对称,所以其反应曲线P2*(P1)与企业1的反应曲线P1*(P2)对称于45°线。 企业1和企业2的反应函数曲线的交点N表示了纳什均衡点。N点反映了两个企业的最优定价都等于边际成本MC。 ※总结: 在产品同质和边际成本不变且对称的条件下(伯川德模型),双寡头之间的价格博弈会使双方定价在边际成本。 伯川德均衡的结果与社会最优(完全竞争帕累托最优)相同。 伯川德悖论 伯川德模型的预测是否现实? 模型的结论是生产同质产品的两家企业定价等于边际成本,利润为零。 现实市场中,企业数量越少利润越高。 ——伯川德悖论 对伯川德模型假定的检验与修正: 1.产品差异(product differentiation) 2.动态竞争(dynamic competition) 3.生产能力约束(capacity constraints) *生产能力约束对伯川德悖论的解释※ 保留两个企业同时制定价格、边际成本不变并且对称、产品同质的假定。 增加一个约束假定: 每个企业存在生产能力ki。那么,当P2P1,企业1的销售量不再是全部市场,而是k1, 企业2的需求是D(p2)- k1。 在此生产能力约束条件下价格博弈的均衡点是Pi=P(k1+k2)MC 结论:如果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单个企业生产能力较低,那么均衡价格就会高于边际成本。 第二节 古诺模型 假定: 基本与伯川德的前提假定相同:只有两家厂商,产品同质、线性需求和成本曲线,相同的边际成本。 决策变量为产量,各方都在假定对方的产量既定的前提下决定自己的产量,同时决策。 古诺模型均衡解的推导※ 需求的反函数:P(Q)=a-bQ, Q=q1+q2 成本函数:C(q)=cq 企业1的利润是: 一阶条件为: 得到企业1的反应函数: 企业2与企业1对称,所以易得其反应函数: 古诺模型的均衡解就是两条反应曲线的交点N。 均衡解 古诺模型扩展 如果市场上有多于2的n家完全相同的古诺型企业。此时,企业1的利润函数为: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 均衡条件也可以写为: MR=a-b(2q1+q2+…+qn)=MC=c 均衡情况下,每个企业产量相同,因此有: 讨论与延伸: 若n=1, (垄断) 若n=2, (双寡头) 若n→∞ , (完全竞争) 伯川德模型与古诺模型的比较 伯川德模型假定两家厂商同时决策,决策变量为价格。其均衡结果与完全竞争的最优均衡结果相同。 古诺模型假定两家厂商同时决策,决策变量为产量。均衡产量高于垄断市场,低于竞争市场,均衡价格低于垄断市场,高于竞争市场,随着厂商数目的增加,均衡结果趋向于竞争性市场。 分别适用情形: 伯川德模型:相对价格而言,产量是短期决策 如:软件业、保险业和银行业等 古诺模型:相对价格而言,生产能力和产量决策是长期决策 如:小麦、水泥、钢铁、汽车等 第三节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推导 基本假设: 决策变量:产量 领导-跟随行动 所有厂商成本状况相同 领导厂商(第1家厂商)先行动,选择产量(不可变) 跟随厂商(第2家厂商)观察到领导厂商产量,据此来确定自己最优产量。 领导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受到跟随厂商最佳反应函数的限制 首先求跟随厂商的最优产出: 给定跟随厂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讲述.ppt
-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讲述.ppt
-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情况的1讲述.ppt
- 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讲述.ppt
-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情况的讲述.ppt
- 固定资产讲述.ppt
- 关于工业地产的探讨讲述.ppt
- 固定资产日常业务处理讲述.ppt
- 关于公摊的相关知识(九月)讲述.ppt
- 固定资产审计第四组讲述.ppt
- 初中化学课堂中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便利店新零售模式中顾客体验与消费者体验设计理念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虚拟现实情境创设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智能控制中的机器学习与优化算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实施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校园广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跨校协作教学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地理数字化教学与教师教学画像构建中的参与度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体育运动技能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设备能耗监测与节能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