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执行GB 150时的参考性建议(5) 17. 为保证密封性,对活套法兰(带颈或不带颈)也应作刚度校核。 18. 内压锥壳和圆筒连接处的加强设计,其中2011版新增(内压和轴向载荷共存时)解析法对所需加强面积应置于离连接处一定距离之内(GB 150引用ASME Ⅷ-1附录1-5,二者相同),当然也可如图解系数法(即GB 150引用原ASME Ⅷ-2的方法)那样应在一定长度内加厚。采用SW6时应予注意(用Ⅷ-1附录1-5时计算书按此指令已显示有效加强截面积超过了所需加强的截面积,但仍要求在一定长度内加厚。引用原ASME Ⅷ-2的方法时δr=Q1δ中的δ应是圆筒厚度而不是锥壳厚度,但未列出圆筒厚度,锥壳厚度也不应以δr表示,图形并非无折边)。两种方法要求的加强长度和厚度都不同,用户当面咨询时,回答是按其中的大值加强。 在执行GB 150时的参考性建议(6) 图解系数法 在执行GB 150时的参考性建议(7) 新增解析法 结束语 欢迎讨论、交流,谢谢大家! Tel.(021 E-mail:dingwenqi@ 开孔及其补强设计(2) (ASME Ⅷ-1) 削弱截面的考虑 开孔及其补强设计(3) (ASME Ⅷ-1) ρ[表示开孔直径对壳体上边缘应力衰减长度之比,ρ=r/(Rt)0.5] 开孔及其补强设计(4) (ASME Ⅷ-1) 对于球壳上的径向接管,无论是平齐或内插式,其应力集中系数Kt都随着开孔系数ρ[ρ=r/(Rt)0.5]的减小而减小,也随比值tn/t的增大而减小。 补强可以降低开孔接管区的应力增大现象,但补强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应力增大,其应力集中系数Kt仍可达2~3,对于容器所用延性较好的材料,在小范围内即使存在一定的应力增强、甚至达到屈服也由于应力的再分布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峰值应力而在压力无急剧波动时不致构成失效。根据图示的关系,当开孔系数ρ<0.1时各种tn/t比值的接管,即使不采取补强措施,其应力集中系数Kt值基本上也大致在2~3范围内,可不需补强。 开孔及其补强设计(5) (ASME Ⅷ-1) 在UG-45已规定接管颈部最小壁厚后(对长度要求的讨论),按UG-36(c)(3)对于压力无急剧波动容器上的开孔: 容器壳体或封头最小需要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时,89mm 容器壳体或封头最小需要厚度大于10mm时,60mm 即元件厚,接管对元件的连接变形较不协调,所以不需补强的开孔直径反而小。 对凸形封头上的翻边开孔,颈部厚度可不满足UG-45的要求,仅需满足承压要求。 (UG-32注18) 开孔及其补强设计(6) (ASME Ⅷ-1) 应力校正系数F 周向斜开孔分析 (见附录L-7.7,2013版已删除) 开孔及其补强设计(7) (ASME Ⅷ-1) 开孔及其补强设计(8) (ASME Ⅷ-1) 开孔补强的等面积法设计 UG-40,UG-37 应对通过开孔中心任何给定平面进行分析 ▲内压壳体 UG-37(c),UW-16(c) 壳体上的补强有效范围取仅和d有关(政策性规定)。 因开孔而引起削弱的截面积(A=dtr)(由于各截面的最大应力不同,应是在所考虑的截面上),在补强有效范围内各件除承受内压所需之外的多余截面积A1。由此两式可见,此法认为沿孔边的应力都是一样大的。对tr值的讨论。 ▲外压壳体 UG-37(d) 按惯性矩补强,換算为用面积时仅为内压所需的一半。 ▲平封头 UG-39,同外压壳体。 开孔及其补强设计(9) (ASME Ⅷ-1) 承载截面积的削弱:dt 按补强原理,应是承载能力的削弱:当开在无缝壳体上(不论开在何处),都可表示为dtrS;当开在有缝壳体上且在或不在焊缝上时,都可表示为dtSE。 因dtrS=dtSE(即t=tr/E),所以不论开在有缝或无缝壳体上,也不论开在焊缝或不在焊缝上,都可以用dtrS表示。 如形式上仍用削弱截面积A表示,则都可以用dtr表示,其中tr是由元件厚度计算式(按其所受的最大主应力)并取E=1.0所得之值(见UG-37对符号tr的说明)。 开孔及其补强设计(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