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讲解员版简单版.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写经手卷 雕刻木印版工具。 木雕版,古代木雕版木材一般选用梨木或枣木。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具体年代,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进程,以及有关的文献记载,我们大体可以勾勒出一个轮廓,即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所说的:“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 关于唐代的雕版印刷,不但有多处文献记载,而且有多种印刷实物流传至今。例如,明代人邵经邦的《弘简录》一书中有,“太宗后长孙氏,洛阳人,……遂崩,年三十六,上为之恸。及宫司上其所撰《女则》十篇。……帝览而嘉叹,以后此书足垂后代,令梓行之。”这是使用印刷术的最早记载之一。此事发生在贞观十年(636年)。 唐末冯贽《云仙散录》中说: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由此可见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取经回国后的印刷活动。佛教宣传品用量很大,最适宜采用印刷的方法来进行复制。 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梵文陀罗尼经》 《金刚经》卷尾 谢谢! 李英 Li Ying 中国印刷博物馆 China Printing Museum Email: 980767827@ * 雕版 * * * * * * ②甲骨文 甲骨作为一种重要文字载体,在夏代末期(距今3600年前)就已经被使用。目前已发现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商代甲骨文龟甲刻辞。 商代甲骨文之牛骨刻辞以及局部放大图。 ③青铜铭文 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青铜器铭文”,或称“金文”。 史墙盘:西周恭王时期(公元前10世纪后半叶)青铜器。盘内有铭文284字,文章采用四言句式,颇似《诗经》,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毛公鼎及其铭文拓片。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公元前828~前782年)的一件重器,腹内铸有铭文497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的一篇。 ④石刻文书 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称为石刻文书,现存最早的成规模的石刻文书实物是春秋时期的石鼓文。 石鼓文介于大篆和小篆之间。 图 二?6熹平石经残始刻于东汉熹平四年(175),毕功于光和六年(183),因皆用隶书所写,《熹平石经》首次将《周易》等七种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立于洛阳太学,做为当时传写的正本。国家图书馆现藏熹平石经残石189块。 《熹平石经》拓片。 《熹平石经》共刻碑46块,20多万字。它开启了古代儒家石刻经典之先河,在图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北京房山云居寺藏有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一千多年的石经,共计镌刻佛经14278块。 ⑤竹木简牍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中国使用最早、时间最长、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书写材料是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 甘肃敦煌市泉置遗址出土西汉《阳朔二年悬泉置车辇簿 》 这件《孙子兵法》竹简出土于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 ⑥丝织帛书 写在丝织品上的文字为帛书,亦称素书。据记载,至迟在春秋时代,丝帛就已开始被中国先民应用于书写。帛书盛行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前后约七八百年。 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楚缯书是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中期帛书,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古代帛书。 中国印刷博物馆复制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汉字字体的演变 甲骨文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多种字体。 少数民族文字 在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系统内,与汉字发展并行的还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很多少数民族很早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相传通密散布喇创造了藏文,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文,完颜希尹创造了女真文字,八思巴创制了蒙古新字,额尔德尼与噶盖创制老满文,等等。 2、印章、拓印与雕刻技术 雕刻技艺,是发明印刷术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这种技术也经历了长期发展过程。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有雕刻的符号。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大多为铸造,在浇铸之前要制造泥范,而泥范文字也是雕刻而成。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 汉代印章,金龟钮印。 汉軑候封泥,长沙马王堆出土 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284~363 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MM)有120 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