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文仲与柳下惠.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臧文仲与柳下惠

PAGE PAGE 1 臧文仲、柳下惠与孔子 摘要: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数称臧文仲、柳下惠”,可见臧、柳二人对孔子有一定影响。但在孔子眼中,柳下惠既“贤”又“仁”,而臧文仲却是“不仁”、“不知”,他的“蔽贤”、“妨贤”造成了柳下惠的“三黜”,官居下位,不得志。孔子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如此评价二人,让柳下惠成为后世的道德典范,而臧文仲却成了“不仁”、“不知”,颇有不公。 关键词:臧文仲;柳下惠;孔子 从史料来看,臧文仲与柳下惠二人皆为鲁国大夫,同出自鲁国公族,同是鲁孝公的五世孙。他们的品德在孔子之前都曾受到众人的尊崇,但臧文仲更为突出。鲁国执政仲遂和季孙行父都曾把他的话引为名言,襄公时的鲁执政叔孙豹更因臧文仲立言于世,称他为“死而不朽”的人。[1]但是,孔子却认为臧文仲是“不仁”、“不知”之人。相反,孔子却极为推崇柳下惠,认为他是“贤人”。经过孔子、孟子及后世学者的极度渲染,柳下惠成为后世人心目中“坐怀不乱”的道德典范。孔子从自己的角度和需要,对两人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两人曾有过几次正面交锋,但大多数都在称赞柳下惠。那不妨通过他们各自的政治生涯,去找寻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孔子如此评价二人的理由。 一 臧文仲即臧孙辰,姓臧孙,名辰,谥号“文仲”。 春秋时著名的鲁卿,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其祖为臧僖伯(即公子驱),是鲁孝公的儿子。历仕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世。臧氏家族是仅次于三桓的一个世家大族,从臧文仲开始,臧氏家族逐渐兴盛,长期活跃于鲁国的政治生活中,是鲁国世家中享世禄最久的家族。臧文仲在为政的五十多年中,为了鲁国的稳定与发展,积极奔走于各强国之间,为鲁国找寻最好的盟友,这也充分展现出了他出众的外交能力和卓越的政治才能。 在春秋霸主迭起的时代,鲁国为求自保,不得不周旋于各强国之间。臧文仲为政之初,针对齐鲁两国的实力对比,果断地采取强齐之援,据《国语·鲁语上》记载:臧文仲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鲁国遭遇大饥荒,臧文仲此时出任鲁卿,则主动请命告籴于齐国。在到达齐国后,向其君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齐人归其玉而予以籴”(《国语·鲁语上》),从而帮助鲁国顺利度过饥荒。可见,臧文仲处处以鲁国利益为出发点,即使面对强大的齐国仍不屈服。后来,虽然又有晋国和宋国等国相继称霸,但鲁国仍坚持以“强齐之援”为主,再为鲁国选择最适合的盟国。 在《国语》、《左传》等先秦文献的相关记载中,不难发现他是一个明礼、崇德、尊君、重民、尚贤的人。[2]臧文仲出身于鲁国公族定会去遵守鲁国国君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的周礼。就在他“告籴于齐”时,别人对此不解,他却说:“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国语·鲁语上》)。可见,他认为这是一个臣子所必须做的,不需要君主的吩咐。后又有执政正卿季孙行父师事臧文仲,向他学习“事君之礼”,臧文仲认为:“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左传·文公十八年》)。可见,国君在臧文仲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亵渎的,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明礼、尊君。在许多时候他的话语直接影响着当权者的决策,可见在他的五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一直在鲁国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臧文仲是叔孙豹和范宣子口中的“不朽”之人,是季孙行父等鲁国大夫学习的榜样。但孔老夫子却悖于前人批评他,认为:“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左传·文公二年》)。对于身处于“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孔子来说,以维护周天子的统一天下和重建文、武、周公之业为己任,自然不会推崇思想上与他背道而驰的臧文仲。 “下展禽”,展禽即柳下惠,臧文仲与柳下惠同为鲁国大夫。臧文仲官居司寇之职,而柳下惠只是士师,属于臧的下属。因此,在孔子看来,当时掌权的臧文仲的“蔽贤”不举,是致使柳下惠“三黜”,长期处于下位,不得重用,甚至穷困潦倒的重要原因。所以孔子指责臧文仲的行为是“窃位”:“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事实上,臧文仲并不是妒贤嫉能之人,相反,在僖公三十一年,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时,臧文仲由于听取了重馆人的劝告,提前到晋,得到了大片土地,“获地于诸侯为多”。臧文仲认为这是重馆人的功劳,为此,臧文仲为他请赏,使得“一言辟境”的重馆人出于隶而变为大夫。可见,他也是崇尚贤能的,而不是孔子眼中的“蔽贤”、“妨贤”的“窃位”之人。 另外,“废六关”、“妾织蒲”违背了孔子所坚持的重农思想。关于“废六关”,《孔子家语》正作“置六关”。“六关”是臧文仲为鲁国执政大夫时设置之关,设置目的是为了向过往者征税。[3]杜预为其做注曰:“塞关、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